从南宁到崇左市没有高速路,车子在大山里穿行,去天等县的路上,两旁种着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指天椒。这样贫瘠的山地里,农民群众怎样开展体育活动呢?怀着疑惑,记者跟随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广西天等县天等镇大隆村龙密屯,这个号称“广西乒乓球第一村”的地方。
586人,470人能挥拍
龙密屯正在举行乒乓球赛,除了按年龄和性别分老中青少几场外,还设置了夫妻双打。农超利和许金元是参加夫妻双打的选手之一,他们身穿白色运动服,接球发球的姿势非常标准,虽然双双过50岁了,但是动作依旧十分灵活。
“漂亮!”几个小朋友在旁边大喊。农超利杀了个好球。这次他还报名参加老年男子单打,听说对手是一名“常胜将军”。“我不是为了拿名次的,就是喜欢打乒乓球。”他一边用手臂擦汗,一边说。
“我和我老婆都是乒乓球协会的,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比赛。”
7年前,龙密屯成立了屯乒乓球协会,目前为止有会员320人,每年举行两至三届屯乒乓球赛,每次比赛均有100多人参加,连附近村屯的群众也慕名而来,观众每次多达1600多人。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全屯586人,已经有超过80%以上,大概470人都能挥拍上阵。
133户,86张乒乓球台
走进龙密屯人家,散落在门前、厅中、院后的乒乓球台,真实展现了村民对乒乓球的痴迷。
据村民介绍,屯里的第一代球桌叫“床板台”,早期村民太穷,没有钱只能搭床板打球,现打现搭,打完后再复归原位。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第二代是“水泥台”,最具有乡土特色,桌底下用来储存杂物,圈养鸡鸭,桌面上打球,一物多用。80多岁的农阿婆家里就有一张古老的水泥球桌,废弃在院子后头,成了鸡鸭的窝。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广东打工,家里现在没人打乒乓球,不过她偶尔也会到邻居家去看比赛。
如今,屯里有人开始用上第三代球台,标准的木制球台,全屯有8个,加上78个水泥球桌,全屯133户人家共有86张乒乓球台,集合在一起恐怕可以开个乒乓球台博物馆。
小球转出人情味
龙密屯的村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打乒乓球的,没有村民能说得清楚。
崇左市体育局长单强介绍,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龙密屯的村民就有打乒乓球的习惯,屯里几乎人人会打。“文革”后,龙密屯的村风民风每况愈下。
“仅1997年,全屯就有20多人先后被请进公安派出所。各项经济建设和计生等工作任务都完成不了,成为全县有名的贫困落后村屯。”天等县委书记雷海良对记者说,“1998年,我们决定在村民中重新开展乒乓球体育活动,创建健康、文明的文体生活。”
白天干完活,到晚上,户与户、夫与妻、父与子,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对阵成为屯里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特别是“鸳鸯”混双比赛,夫妻共同参与,其乐无穷。别说赌博、偷盗等坏事没人干了,就连家庭矛盾、邻里矛盾也“迎球而解”。
村民们不仅自创出多种多样的比赛形式,就连奖励方式也是那么与众不同,有时是一顿家常饭,有时是代缴一个月电费,实惠,有人情味。
乒乓球展现了体育外的魅力,改变了龙密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