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林匹克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很感兴趣”,羊坊店小学四年级的张雅婷同学在谈到奥林匹克这个话题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已经实施半年,如今,校园中的奥运氛围日益浓烈,大部分师生都对奥林匹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渴望。
然而,在奥林匹克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符,甚至走入了误区。“奥林匹克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某中学政教处主任的一句话,或许能反映出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求知欲有待满足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举办国的要求,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途径。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培养青少年友谊、和谐、和平、公平竞争的理念。
育才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说:“奥林匹克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从中小学抓起,因为他们将来是祖国的希望与栋梁,要及早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意识,完善中华民族性格。”通过走访几所北京市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都将奥林匹克教育渗透到了德育和体育教育中,结合本校资源,突出本校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学生对于奥林匹克的求知欲并不能就此得到满足,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三(14)班的黎依青说:“我觉得理念更重要,因为知识很快就能懂,但是理念需要我们去领悟。知识丰富大脑,而理念丰富身心。”可是,在目前学校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中,强调的多是奥林匹克知识和礼仪,对于奥林匹克理念和精神的教育却难得一见。
如今,很多被冠以“奥林匹克”名义的大型活动也在校园中应时而生,其中最多的是“科技奥运”科技节、奥运读书节、模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但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冠名的层面,却没有深入地对学生讲解这些活动与奥林匹克的内在联系,奥林匹克教育显得“有名无实”。
教师奥林匹克意识薄弱
“教育者本身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应该首先到位,如果自己一知半解,孩子们就很难真正理解奥林匹克,也很难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真正受益”,史家胡同小学教导处主任李晓鹏一语中的,点出了现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施教者对奥林匹克的认识水平不高。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奥林匹克精神应是教育的重点所在,但当被问及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时,虽然老师们的理解都靠向精神层面,但很多回答明显游离于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观之外,团结合作、互相尊重、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核心精神竟不在他们的意识范畴之内。
造成施教者自身奥林匹克意识不完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奥林匹克教育缺乏能动性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学校领导甚至令人震惊地提出一个问题:“办奥运会只要去拿金牌就好为什么非得大张旗鼓地搞什么奥林匹克教育?”
老师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不足,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效果。朝阳区某小学一个五年级的男生说:“奥林匹克就是一种运动,‘更高、更快、更强’是指成绩更高、速度更快、身体更强壮。”
奥林匹克教育呼唤“自主选择”
在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面临着两难境地,既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还要挤出教学时间,让他们在校园中得到奥林匹克教育。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摘要》中指出:“奥林匹克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一些同学也表达了希望通过专门的奥林匹克课程深入了解奥林匹克的愿望,但在采访的各校中都还没有实施。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冯红解释了专门的奥林匹克课程难以开设的原因:“现在的老师教育任务重,很多老师都是一周18节课,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上专门的奥林匹克课。”如果抽调老师专门开课,他们自身的教学任务势必要分担到其他老师的身上。
北京四中党委书记张云裳希望上级部门不要硬性规定某个时间段必须要做某个大型活动,“这样会打破学校的计划,还可能让学生反感”。她建议,最好在阶段时间内确定一个主题,至于时间和做法则由学校“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决定和协调。
除此之外,奥林匹克教育还面临着“教材荒”,虽然《中(小)学生奥林匹克知识读本》已经下发到学生手中,但在采访中,几乎所有学校都不能做到学生人手一本。冯红副校长说:“我们现在已经上四年级的孩子们拿的还是1—3年级的读本,新入学两届学生就没有读本了。”不少老师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为他们提供翔实、准确和权威的教参和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