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4:17:24根据大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到今年的重阳节,大连市共有百岁以上老人305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长寿老人不仅是家庭的财富,更是社会的财富,老人不但见证了历史,更为他人提供了了解生命奥秘的研究平台。 这些老寿星长寿的法宝是什么呢?
老人自洗衣服
出生于1907年的老人王桂英重阳节当天过生日,按照民间习俗,她的生日按照百岁来过,下至3岁的孩子、上至90多岁的老人,成了生日宴上的嘉宾。
大连市社会福利院为王桂英举行百岁生日宴。王桂英是孤寡老人,1996年来到社会福利院养老分院。养老一分院护士长郑培英介绍说,老人除了有白内障和耳聋外,身体还是不错的,自己能够推着助行器走,“平时上厕所、洗脸梳头都自己来,一些小衣服坚持自己洗,老人非常勤快。”除此之外,老人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睡眠七八个小时,吃饭很少吃肉类,以清淡为主。“更重要的是,老人的心态好,特别知足。”
王桂英说自己从小就是个苦孩子,三岁的时候爹就去世了,“我大手大脚的,能干活,解放后当了40年保姆。”她认为劳动能让人长寿,“现在眼神不太好了,要不还能做多少事呀。”老人从来不抱怨,她说,“现在多好呀,想吃什么有什么,我小时候连苞米面都吃不饱。”
“老人脾气随和,有好吃的也不忘留给我们,我们都喜欢她。没事就到她这儿来玩,所以她的长寿也跟好的心态有关。”郑培英说。
男性比率增长
大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了一份大连市老年学学会长寿课题组做的调查报告,该课题组分别在2001年、2003年、2005年做了3次调查,调查对象为当年健在的百岁老人。结果发现,百岁老人由166人增加到238人,呈增长趋势,男性比率也在增长。
据2005年调查,活过105岁仍然健在的超级寿星有17人,最高年龄为111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远远超过想象,而85%的老人生存状态乐观,这些人的家庭有两大特点:
一是晚辈成员中贤者强人多,在城市子女大多成才,事业有成,也有的在国外创业。在农村,许多老人子女为乡镇干部和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二是孝子贤孙多,走进百岁老人的家,个个家庭和睦,老人身边都有孝顺儿女侍候,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使老人们生活更长久的愿望依然强烈。
调查显示,70%的百岁老人身心基本健康,保持着生命活力。
地利人和让老人长寿
大连老人为何长寿多呢?课题组认为,大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百岁老人健康长寿提供了先决条件。大连属于海洋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000~2500小时。空气、气候、水三大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常年处于良好状态,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2005年,大连市被评为中国首批文明城市,社会以人为本宗旨的确立,孝亲敬老的良好风尚形成,老人们享受诸多的福利待遇,百岁老人有生活补助金,这对于贫困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
同时通过大量的个体调查数据分析,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遗传、生活习惯、精神状态。
除了遗传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决定性作用,突出的表现是饮食与运动。老人们大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种自然选择影响终生。调查发现,老人们食物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偏食者少,从饮食习惯上看,主食以粗杂粮为主,如苞米、地瓜,副食以新鲜的四季蔬菜为主,不吃或者少吃反季节性蔬菜,多数老人还以吃海里的鲜活小鱼、小虾、贝类为主。
一日三餐以早、午餐为主,晚餐少吃者占92.7%。2005年统计资料上显示168人中有83.8%的老人不吃补品。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烟酒老人们是严格控制的,勤于劳作,适量运动。三次入户调查显示,百岁老人无一例外都在动中求生存,101岁的宋殿洪老人,16岁上船出海,一直到80多岁才下船退休回家,生命中有60多年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像这样从事体力劳作的男性农民、工人,2005年的调查占39.1%。
要长寿,就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几乎每位百岁老人都有过与亲人生离死别的遭遇,然而都挺过来了,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调查者通过直接交谈发现,百岁老人突出的共性心理素质就是豁达开朗,无论是随儿女迁居城市、留守农村、或轮居儿女家,老人们都无怨无悔,随遇而安。
老人对待死亡很坦然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百岁老人在进入生命最后阶段,对养生普遍采取的是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即老人们认为勤俭是一生的财富,勤劳能增寿,节食少生病,每餐无论吃什么,不多吃一口,吃天然的食物,不吃补品。
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老人们也很泰然,据2005年调查,对死亡持无所谓心态的114人,占67.5%,泰然自若37人占21.9%。
调查中课题组了解到,百岁老人死亡多数是“睡过去”了,无疾而终。
8种长寿习惯可参考
课题组从600多位老人的长寿经验中总结出来人们可以践行的8种长寿习惯:
科学自主管理生命,坚持预防为主的自然疗法,养成按时作息,劳逸适度的良好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养成“三为主”膳食习惯。粗杂粮为主、新鲜蔬果为主、优质蛋白为主,能生吃、不熟食,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多吃鱼,少吃肉,不挑食,不多食,始终保持7分饱;
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习惯,多饮水,常喝茶;
坚持“仁者寿”理念的心理机制:爱家人,爱社会,善待他人,养成与晚辈人常交流的习惯,保持精神处于松弛的状态;
养成每日适当体力劳作和运动习惯,坚持每日30分钟步行,保持生命活力;
养成随遇而安的习惯。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人对己不过于苛求,不计较得失。选择一项自己愿意做的事,坚持做下去,满足精神需要;
养成俭朴自助的生活习惯,自己管理自己,尽量减少对亲人的依赖,从中会得到快感和自信;
养成学习习惯。天天读书、看报、看电视,关心天下事,同时获取现代健康长寿知识。首席记者 辛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