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4日,工作人员展示仿制的“粉彩镂空象耳转心瓶”。记者甘侠义摄
一男子一下买走16件,国家博物馆此次在渝展出将于8日结束
华龙网讯记者李晟)被誉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在消失200多年后,又再次出现。10月25日,包括“彩瓷皇后”在内的一批高仿国宝(即根据文物原型高端仿制出来的高档次艺术品),被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带到了重庆,开始了它们在三峡博物馆为期半月的展出。
据悉,在高仿国宝来渝展示的7天时间里,已有数千市民一饱眼福。其中,一位神秘中年男子更是一次性支付30多万元现金,买走了16件高仿国宝。
男子狂购高仿国宝
据工作人员介绍,10月25日下午3点,一位身着绿色T恤的中年男子独自来到展厅。听完有关介绍后,他开始逐个欣赏来渝展出的高仿国宝。半个小时后,男子径直走到订购区,指着图册上的瓷器,一口气订下了13件。
该男子自称对瓷器非常喜爱,尤其对口碑相传的珐琅彩瓷情有独钟。据悉,此次来渝的6件珐琅彩瓷,被他全部买下。
同时,该神秘男子对瓷器底部印制的收藏编号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神秘男子在支付1000元订金后,离开展厅,并约定次日下午前来提货。
26日下午,这名中年男子与随行人员一道如约来到展厅,再次参观后,他又订下了3件高仿国宝。在订购区,该男子戴上工作人员准备的白色手套,对购买的16件高仿国宝逐一开箱检查。
一小时后,中年男子用30多万元现金,完成了此次交易,并将所购买的16件高仿国宝搬上宝马车离开。
记者同时了解到,高仿国宝在渝展出期间,还吸引来了不少收藏爱好者。他们参观时,全部用高倍放大镜仔细查看。
30万国宝中的代表
据悉,此次来渝展出的高仿国宝的原型是20件瓷器。这20件瓷器是国家博物馆专家从30万件国宝级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全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了珐琅彩、斗彩、青粉彩、五彩、青花等多个品种。
为保证品质,每一种高仿国宝只烧制50件,且每一件均有国家博物馆的字样款,更有绝版编号。绝版编号为“50”的高仿国宝,将永久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内。
据专家介绍,文物的高仿品,也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的发展空间。据悉,高仿国宝在全国巡展也是有选择的,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重庆成为了这次巡展的第四站。高仿国宝还将在三峡博物馆免费展出8天,在本月8日,将结束此次重庆之行。
三朝珐琅三朝风采
据国家博物馆专家介绍,珐琅彩瓷的发展有着它们各自的时代特点。
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瓷大都仿制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西番莲,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内容简单,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到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当时的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为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皴、染”,这成为雍正朝珐琅彩瓷独有的特点。
在乾隆时期,珐琅彩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一是乾隆的御用画工意大利人郎世宁,他西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就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了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本报记者李晟
专家八年破译“彩瓷皇后”烧制秘方
“珐琅彩瓷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如玉、色彩明快艳丽、制作工艺精湛。”据国博专家介绍,珐琅彩瓷代表了我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时,又由于这种瓷器专供清朝皇室之用,所以它还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
据悉,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年间,没落于乾隆末年。究其失传的原因:首先是珐琅彩瓷的烧制成本巨大,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稍有不慎就难以为继;此外,清皇室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独尊,而独揽珐琅彩瓷的烧制和使用权,其制作工艺不为民间所知。所以,自乾隆以后,当皇宫不再烧制这种瓷器时,其烧制技术也就失传了。
8年前,国博的专家们开始试图重制珐琅彩瓷,为此,他们专程赶到—景德镇,寻找仍掌握着传统烧瓷技艺的民间匠人。
据国博专家介绍,景德镇熊窑继承人熊建军是我国民间烧瓷的佼佼者,他祖上曾经烧过宫廷的官窑,拥有家族留下的配方和口口相传的经验。由于珐琅彩瓷高仿品必须在传统的柴窑中烧制,才能更接近古人的工艺,所以熊建军又特地从景德镇请来了会烧柴窑的62岁老人———胡家旺,据悉,胡家旺如今已是“全景德镇唯一会柴窑烧制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的努力,今年6月20日,首批高仿的珐琅彩瓷终于烧制成功!
来源: 华龙网 2006-11-01 06: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