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沈阳市最中心位置的金融大厦2楼,多家金融机构的标牌中间,有一块醒目地写着:“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它面对着沈阳市最繁华的大街,无以计数的车辆与人流从它面前经过。而人们对它的“误读”,却并没有因“脸熟”而得到纠正。
面对“奥运商机”的中国银联,这家仅成立了4年的公司,极需要向广大的公众解释自己、树立自己。正如沈阳是奥运会分赛场,奥运会正在考验沈阳,考验这个城市的软硬件管理水平,承办世界顶级赛事的能力等等。中国银联在银行卡市场上,面临的任务一是加大沈阳市的银行卡受理力度,二是与竞争对手国际卡组织争夺阵地。而这些与沈阳利益攸关的竞争,此番要依靠奥运这一恢弘的载体进行。
除了北京,2008奥运会的“强追光”将直射她的分赛场城市———沈阳。沈阳,在“奥运商机”大考之前,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试题已经拟定”———“沈阳如何在奥运分赛场中捕捉并把握商机?”
“考生已经入场”———体育、金融、商业、餐饮、娱乐、旅游……沈阳市所有相关产业、相关部门及相关企业。
“考期已经临近”———到2008年,我们还剩下一年又几个月的时间,无论备考成果如何,都必须要准时登场,无法反悔与重来。
所以,借鉴所有考试的经验,本报推出“‘奥运沈阳商机’模拟考”大型深度报道系列。“模拟考”的用意就在于:让沈阳的所有产业对比试题,明晰自己的准备充足程度,尚有什么欠缺和可借鉴之处,以便在真正的考试中赢得胜利。“请问你们银联是制作银行卡片的吗?”
“信用卡是在你们银联这儿办吗?”
“我卡里的钱不见了,是找你们银联解决吗?”……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的二十几个员工,几乎都接到过类似这样的电话,然后解答着这些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着边际的问题。成立了4年的中国银联,除了要接受公众的误读外,从去年开始,也因为收取跨行查询费,面临着来自公众的信任危机。
“与另一个我所回答过的问题相比,上面这些提问都显得很简单了。”银联辽宁分公司市场部专门负责做银联品牌推广活动的一位人士说,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公司在沈阳市几家大型超市开展了刷卡赠礼的活动,在活动现场有位中年女士问他:“你们银联是什么单位?什么是刷卡?”他中规中矩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但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并不如题面般简单:一方面是银联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认知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是沈阳银行卡受理环境尚不理想。
而这样的现状,在一个百年不遇的机遇面前,显得刻不容缓且亟待改变,那就是2008年奥运会。沈阳是奥运会分赛场之一,城市的形象、国家的形象,将借此被世界一览无余。银联作为沈阳市金融环境的一个缩影,当然包含在奥运会大考的整个题旨之中。台湾杂文家龙应台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需要看它地面上有多少高楼大厦,只需看地下的下水管网好不好。”
沈阳
刷卡方不方便事关奥运
“可以肯定的是,大量来沈的外国人并不会携带多少人民币现金,银行卡是他们的主要支付工具,很难想像,如果他们来了发现不能刷卡,会是怎样一种尴尬。”银联一位人士说。虽然这句话有“在商言商”的味道,但他旋即讲了一件事情,以证实他的说法。
2004至2005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沈阳站比赛,在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举办,这是沈阳市当年承办的最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一。据他回忆,当时参赛国家提出使用银行卡缴纳参赛费用,这也是国际比赛缴纳参赛费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承办赛事经验不足,当时场地承办方白清寨滑雪场对此并无准备。沈阳市体育局向银联求助,银联紧急派人赴白清寨滑雪场安装调试受理外卡的机具,幸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从一个面上反映了沈阳在承办国际赛事上,与国际接轨、需要了解和完善的东西还很多。在银行卡市场上,“奥运会在即,银联的首要任务是加大沈阳市的银行卡受理力度、拓展商户、使外国人来沈能畅通用卡;其次才是借机进行银联品牌营销,在消费者中扩大认知度,与竞争对手国际卡组织争夺阵地。这是我们在奥运会之前所有工作的重点。”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所做的大量工作并非仅为银联,更多的是培育整个银行卡市场,并不分是哪家银行发的卡、也不论卡上的标识是银联、VISA或者MASTER(万事达),我们为各发卡行、持卡人服务,推动民族卡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扩大银联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该人士坦陈。
“迎接奥运,暂时淡化了对手间的竞争。”
银联对VISA
“站在奥运高度相互合作”
在银联为奥运所作的各种工作中,还包括对竞争对手VISA的配合与合作。VISA是此次2008年奥运会世界顶级赞助商、最大的国际卡组织清算机构。
早在1986年国际奥运组委会决定开始实施“TOP10”(10项最高端)计划之初,VISA就积极与国际奥委会接触,成为了奥运会的第一任全球赞助合作伙伴。此后,VISA一直保持着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身份,并与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协议一直续签到了2012年。
VISA多年的奥运全球赞助商经验,使之成为奥运营销的一把好手,有过多次为人津津乐道的精彩手笔。例如去年2月13日的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决赛中,中国组合张丹、张昊在挑战高难度的“抛四周”动作失败,带伤完成了比赛并夺得银牌后,VISA第一时间推出“龙的传人震撼都灵,花样滑冰感动中国”的相关广告,同时“胜利中国,刷新梦想”的广告铺天盖地。VISA大打中国人精神的广告牌,一方面向世界传递其品牌精神,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其杀入中国银行卡市场攻城掠地的野心。随着VISA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圈地,中国可能是最后一块让人无法不动心的“肥美的水源地”。
由于是奥运分赛场,沈阳前所未有地吸引世界巨头的目光。2008年奥运会尚未开赛,VISA已经开始瞄准沈阳分赛场,做大量广告宣传工作。除了一贯地在央视这样重量级的媒体上打统一的品牌形象广告外,在辽宁和沈阳电视台这类地方媒体的黄金广告时段,都可以看到刘翔为VISA代言的与袋鼠赛跑的广告片。据统计,2005年度VISA在我国的广告费投入位居第一,金额高达1亿美元。而随着奥运会的临近,VISA营销的力度将成倍加大。这样的资金实力是银联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身份还具有排他性,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VISA将成为唯一的支付卡和官方支付服务提供商,VISA卡将成为举办地点与奥运会有关的所有正式交易中被接受的唯一支付卡。这相当于将同为卡组织的银联挡在门外。
根据VISA的奥运营销计划,在2008年前在中国发展15000家受理VISA卡的商户,在沈阳大约要发展1200家。“由于中国银联是国内唯一一家人民币跨行清算组织,VISA如果发展商户,也可以走银联的网络。虽然是竞争对手,但站在奥运会的高度上,我们与VISA刚刚签订协议,协助其完成拓展商户的计划。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中的合作更是其中的精彩一笔。”银联相关负责人分析了银联在资金实力和营销经验上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分食奥运营销盛宴的机会和可能。毕竟,银联具有VISA不能忽视的本土优势。
而在这次合作之前的一个插曲,可能使双方都意识到,以互相封杀围堵的方式竞争并不高明。年初,作为奥运唯一指定卡组织,VISA与国内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但是,依据排他规定,VISA当然不愿意信用卡上出现银联标志,而中国银联是国内唯一提供跨行支付清算的组织,央行规定各银行的银行卡在2004年1月1日以后必须统一启用“银联”标志,非银联卡将不得跨行和跨地区使用,这意味着VISA信用卡在国内使用必然要走银联的清算通道。
“在奥运品牌营销的策略上,受限于赞助商排他性规定,我们将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如广泛的商户网络等,采取阻击策略,在外围工作上多下功夫,例如大规模地布置银联的标识,开展针对性地广告和促销活动等。”银联表示。蓄谋已久,VISA打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已定
VISA对银联
出价50万美元制定竞争策略
与此同时,据称,VISA以50万美元的费用,委托专业公司为其制定专门的针对银联的竞争策略。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外卡组织在奥运会上的这一场营销之战,必然惊心动魄。而最终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据了解,当2003年下半年,中国银联开始酝酿拓展海外市场,希望国内近8亿张人民币借记卡借助VISA或者万事达的全球网络,实现国际联网通用时,“BIN”号成为心头之痛,即银行卡正面那一串阿拉伯数字中第一位数字,它意味着刷卡时的清算通道。
根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以4、5和6开头的BIN号中,“4”字头的BIN号被VISA买断,“5”字头的已分配完毕(大部分由万事达购买)。2002年,中国银联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了在国内和国外通行的国际标准“62”字头银行标识代码。而BIN号的意义在于,银行卡采用谁的BIN号谁就负责转接,并掌握了收费的主动权。
由于对该规则的不甚了解,中国银联回头才发现,当时在国内数亿张银行卡中,“62”开头的银联标准借记卡数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虽然受限于在中国不能从事转接服务,VISA和万事达却一直要求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在发行银行卡时贴上自己的标识,而且要求对方使用显示自己品牌的BIN号,因此剩下绝大多数的银行卡都以4、5为BIN号。
按照“谁的BIN号谁转接”的原则,中国“4,5”字头BIN号的借记卡在中国不是由自己来清算,那么银联自然也无权享用VISA和万事达的海外网络。
于是,银联开始走自主品牌的、推行以“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之路。在借记卡上,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已获得央行批准,成为银行卡类的标准,即非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的使用将受限,并最终淘汰;在信用卡上,客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时,除了VISA、MASTER之外,还多了银联标准信用卡可以选择。另一方面,银联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银联卡网络覆盖至中国人足迹常至的地方。同时,银联已经借助本土优势,确定了中国银联人民币卡转接市场的唯一合法地位,更在推行双币卡拆分成单币卡的问题上得到央行支持,这将很可能把VISA、万事达为主的国际卡组织在中国市场的活动范围缩减到“只能在国内进行外币卡的发卡和布放POS机、消费收单等方面的业务”。
到今年年底,银联卡开通的国家将达到26个国家,“这与VISA、MASTER等国际卡组织拥有庞大的ATM机和商户POS机受理网络相比,还显得单薄。但是,银联卡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在境外交易无须支付货币转换费,银联标准卡可以同时和多种外币直接进行人民币兑换,货币汇兑转换只需要一次,而且不用收取1%的汇兑手续费。这是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所不具备的特色。”解读银联“关于银联,我听过最可笑的一种说法是,它是打着央行旗号的一家皮包公司。”而这个“最可笑”的说法竟然是由一家媒体公然宣扬出来的,可见人们对银联的了解多么有限。银联辽宁分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那么银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它如今推行银联标准卡、与国际卡组织竞争的原因又何在?
2002年3月,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5亿元人民币,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分别投入1亿元左右,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招商、中信、光大、浦发、广发、深发展、福建兴业、华夏和民生等股份制银行的投入从5000万到8000万元不等,股权比例加起来也在三分之一左右。其他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占有另外三分之一的股份。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减少各银行刷卡终端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消除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互不兼容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推动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那时,VISA、MASTER正是银联的老师,指导银联推进各种银行卡之间的互联互通。而对于当初的合作,“有一些原因是因为我们对银行卡转接组织认识不多。”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看法。
确实,虽说这话听来有背弃之嫌,现在看起来,当时中国银行卡产业对国际规则的无知,为中国银联今日的发展设置了先天障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