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大胆实施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净水超滤机产品暢销东南亚、欧美等市场,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图为该公司人员在装配生产车间对准备外销的产品进行外表清洁保护。陈德雄摄
海口晚报网11月1日讯:10月25日,海南海马汽车公司总部一派喜气洋洋。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汇总成一个喜人的数字:全国1040台的单日销量,再次刷新了海马的历史记录。该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福美来2代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一直气势如虹,上市30天销量便突破万台,成为同期上市新车的领军者。
20年弹指一挥间,海马厂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到如今海南企业的龙头,中国汽车产业中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引领其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坚持科技创新的执着理念。这段历程,也印证了海南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坚定步伐,成为海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技兴省战略的缩影。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啸风强调,科技自主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海南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力。“十五”期间,海南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全国排名稳步上升到第18位,2005年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3%,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大企业带动科技跃升
2006年4月18日,随着海马第1台全部由国产件组装的HM483Q发动机一次性点火热试成功,意味着海马已掌握了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发动机生产能力和整车制造能力的一流汽车企业。
“我不能让员工代代都当装配工。”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没有自主产权受制于人的残酷现实,海马汽车的掌舵人景柱头脑十分冷静。
在与日本马自达的技术合作中成长起来的海马,深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今后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海马在与日方不断深化合作的同时,加快学习、消化、吸收、转化的步伐。为了保证研发资金,海马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并先后在海口和上海设立了两大研发基地,最终自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研发型技术体系。自主品牌福美来2代,就是这一体系的结晶。
海马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成功,也是我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成功实践。省长卫留成指出,大企业的进入和大项目的建设,必然会带来先进设备和人才,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双大战略”来带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对于海南这样一个科技比较落后的地区,应该是抓经济的一条重要思路。
科技原创力日渐增强
“原来海南也有世界领先的原创高新技术啊!”很多到过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参观者,都会对该公司自主研发的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技术啧啧感叹。
21世纪号称“水的世纪”,世界银行前副总裁伊斯梅尔·萨拉杰丁说:“下一场世界大战将是对水资源的争夺。”谁拥有了清洁的水资源,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命脉。因此,面对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净化水技术日益成为一个黄金朝阳产业。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意识到,只有膜法处理才能避免传统水处理方法的故有弊病,但其成本却比传统处理工艺高,成为困扰超滤膜产业的世界级难题。“如同电脑行业的芯片技术一样,谁找到了超滤膜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钥匙,谁就掌握了推动自来水行业发展的关键!”立昇董事长和立昇超滤膜的发明者陈良刚如是说。
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陈良刚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3个多月不出门。半年后,当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PVC合金超滤膜制成的膜组件亮相国际膜展时,世界膜行业都为之震惊。水处理方面的世界级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C.Crittenden下结论说:“该技术将带来水处理行业的一场革命。”
在海南,陈良刚并不孤独,仅2003年评出的海南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就实施专利95件,累计实现产值160多亿元。PVC超滤膜也只是海南众多自主创新项目中的一个。全省建立了2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我省技术创新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显实效
“我们虾农现在能住上小楼,开起小车,归根结底,还是多亏了省水产研究所。”养虾大户梁先生认为,喝水不能忘了挖井人。梁先生身后,就是全国最大的虾苗产业带———文昌冯家湾,鳞次栉比的“虾苗楼”和星罗棋布的育苗场相映成趣。外来者不会想到,21年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在冯家湾建第一家对虾育苗场时,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海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沿海包括海南的对虾养殖风光一时,但因选种不规范造成种质退化,成为养虾业快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水产所于2001年从夏威夷引进了700对南美白对虾亲虾,经过严格的选育培育,终于获得了一批批无特定病原且保持原种优良品质的种虾。
由于种质保持难关获得突破,短短5年时间里,海南的南美白对虾就创造出年产量8万多吨,年产值2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是目前在海南农产品大产业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产业,已成为海南沿海农民渔民发家致富的希望产业。
南美白对虾引种选育及推广的成功实施,见证了海南大力推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成就。自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2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以来,68个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作用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奖,诸如南美白对虾、普力马、胸腺五肽、无纺布、天然橡胶加工的应用及产业化等重大项目一一在列,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支持能力,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002年,我省创建了农技服务110,这种为“三农”服务的新型农技服务新体制受到了热烈欢迎。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建立了23个指挥中心,98个服务站和283个服务点,覆盖大部分农村,累计受益农民达400多万人次。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海南,《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全面实施热带生物资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与环保、新能源、社会发展七大研发专项;着力发展种子种苗、新医药、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汽车、热带农产品加工等科技产业;加快构建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及科技合作与交流五大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到“十一五”末期,我省科技进步总水平将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
“未年五年,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五年,是又快又好发展的五年,是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五年。”今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如是论断。(来源:海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