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的冻土层技术、能将煤块当天然气使用的转化设备、核聚变的加速反应测试装置等等,除了气壮山河的“大工业”主旋律外,今天上午开幕的2006中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国内外最前线的民生工业,从扫地到认路、从手术刀到琉璃瓶,工业化的进程与科技的进步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点滴之中,不知不觉中,工博会也开始真正有精彩的专业内容与老百姓互动的“热闹”了。
开“碰碰车”清洗路面
工博会现场展示了一款外型酷似“碰碰车”的清洗车。据介绍,这款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清洁剂混杂在水中,由清洗车喷洒在路上,然后再通过机械刷洗刷地面,与目前本市街道上的清洗车不同的是,该车还有烘干地面的功能。
几款清洗车不过一人多长、半人高,不仅体积类似“碰碰车”,基本装置也如出一辙,整辆车只有一个油门,负责汽车启动和加速;此外就只有方向盘和方向盘上的三个按钮,据了解,操作车可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设定三种清洗程度,然后就只需要控制方向盘和踩油门,与玩“碰碰车”一样。
“认路”的汽车
汽车也能够像猎犬一样牢记走过路面的路况以及各种障碍。工博会现场,不少参观者在一款变了“脸”的依维科车前指手画脚,对于统计城市公路状况这样繁杂的工作,这辆来自武汉的路面检测车可谓轻而易举。
参与设计该车的孙博士告诉记者,这辆车运用了最新的3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精确检测出路面的破损、积水以及土质情况。记者看到,车头上方有两个探测器,车头前方则有一个类似于保险杠的装置,而这些就是这辆“猎犬”的眼睛和鼻子,“地质的疏松程度,路面的颠簸程度,甚至是一个小坑,都能够准确记录下来”,孙博士说。
变“图”为“文”
在电子产品展台,科技企业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演示者分别用数码相机、手机将展板拍了下来,输入电脑后,通过一套名为“慧视”的软件,展板上的文字就转成了电子文本。
据介绍,通过让图片上的中英文字变成可供编辑的电子文档,OCR技术能让现代“数字生活”更加方便。看报、读书、查资料时,当用户看到需要的字句、段落,不必再用笔抄,或复印下来,只需用手机、相机或特制的OCR识别器将文字拍下,就能得到它们的电子版。用户可将其存入电脑,任意编辑,创建“个人图书馆”。
机器人办事更“细心”
“只会简单焊接、搬运、喷漆的机器人已经不怎么稀奇了”,机器人永远是工博会的“明星”,而今年工博会展出的机器人更为“心灵手巧”。
在说出实名石油品牌的展台上,两个身手敏捷的机器人吸引了诸多围观的参展商,记者了解到,相比起以往的机器人,这些来自上海外高桥的本地“罗伯特”在运动精度以及可靠性上更好。负责人唐工程师一边演示一边说,“机器人的手臂从一个地方抓起一个零件,然后运送到其他地方,当它的手臂再次回到这里抓零件的时候,与之前下手的位置误差不超过0.07毫米”。
同时,这些负责喷漆的机器人也开始玩起了“花活儿”。比如可以控制喷漆的颜色调整和浓度、自动调节不同的油漆图案等,甚至还能够控制喷漆的宽度,“例如汽车喷漆,从车顶往车窗沿喷漆,机器人会自动调节喷漆的宽度,既不多喷,也不少喷”,唐工程师这样说。
流水线下的“叛逆”
工博会中“惹眼”的设备不少,但是“养眼”的当属上海大学的琉璃展厅。据上海大学的庄教授介绍,这些展品的生命并不在于工业流水线下的整齐划一,而恰恰在于其不确定性。
“正是烧制过程中不经意的‘失误’,成就了这款‘暮色丘陵’”,庄教授分析道,琉璃艺术品边上留着明显的烧制痕迹,但自然流淌下的纹路,反而在暗黄色调的背景下,将艺术品显得更有韵味,如同阵阵飓风过后的细沙地。
而“五月之夜”更是将这种工业化进程中的“叛逆”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种种故意或无意的烧制手法,将黑色的材料划分成了黑白两色,半圆形的艺术品外围是一圈黑色,显示黑夜;中间夹衬一圈白色,其中残留着烧灼的丝丝絮状物体和气泡,显示夏夜的潮湿以及迷雾;展品的中间则是一朵若隐若现的花,“烧制中根本无法控制花的形状,但这反而显出了夏夜之花的若隐若现”,作者这样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