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9879亿美元,前9个月,中国外贸顺差1098.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019亿美元。于是有人惊呼,中国正在迈入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时代,疑虑、不安、威胁论之类不同声调再次出现。而不少国际金融和贸易专家则冷静地指出,中国外贸的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世界的和谐发展不是威胁而是贡献。
中国还远远称不上是经济超级大国
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仅与英国相当,还不到日本的二分之一,仅仅相当于美国和欧盟的九分之一。日本的GDP只及美、欧的40%左右,但仍是中国的2倍。可见,中国远称不上是经济超级大国。按照IMF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欧盟的GDP将分别达到20万亿美元左右,日本的GDP仍是美、欧的40%。中国的GDP将达到5万亿美元,但仍低于日本,因此,称中国为经济超级大国为时尚早。
中国只是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的最后一环
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数值上看,中国的产品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实际情况是,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不是在中国增值的,多数产品只是在中国完成组装、加工。中国只是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价值链上的最后一环。
数据显示,在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中,有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101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更是占到总额的83%。如果我们把这一部分扣除,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以广东省为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921.2亿美元,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68.3%,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2.3%。在广东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与合资公司所占的比例高达近70%。因此,可以说,即便中国真的从出口加工贸易中谋得了好处,但大头仍然被外国资本拿走了。此外,广东加工贸易出口贸易额前3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香港、美国和欧盟,对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合计占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9%,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人民币升值无法减少美国贸易逆差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会对扭转美中贸易失衡产生多大影响。原因是:美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商品基本美本地都不生产。自中国2005年7月取消人民币对美元实际上的联系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值了近4%,但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屡创历史新高。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中国主要向美出口三类商品-办公室自动化用品(officemachines)、服装鞋帽、玩具和其它塑料制品,这些只占美制造业中的4%,如美不从中国进口这些商品,就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这对削减美中贸易赤字影响很小。甚至许多美国政要都认为,指望人民币升值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是一相情愿的空想。美国前联储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已指出美国贸赤不会因人民升值而减少,美国货也不会因此而多销,反而有可能让美国消费者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机遇大于挑战 不是“威胁”而是“贡献”
在“中国威胁论”沉渣不时泛起的时候,另一种与之针锋相对的提法在国际上出现了,那就是“中国贡献论”。耐人寻味地是提出这种观点的并不是中国官方,而是外国学者。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陈光炎表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与贡献。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产品物美价廉,让全世界民众受益。例如,美国人10年前买两双中国鞋的价钱,现在可以买到3双,实际上增加了收入。中国产品不但让美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对全世界的消费者而言同样如此。二、中国产品有助于减少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近年来,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一直在下跌,平均下降幅度为2%至4%。中国出口产品中的衣物、玩具等,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品,由于价格走低,无形中也压低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权威分析认为,最近5到8年来,中国产品的价格因素将美国的通胀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左右。三、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助于降低世界资本市场利率。据统计,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为17%左右,居世界首位。中国人的储蓄习惯有助于降低世界资本市场的利率,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四、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市场机会。东亚国家和地区从中受惠尤其明显,主要表现是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越来越大,例如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从东南亚国家的进口成倍增长,其中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增长了6.78倍,幅度最小的是日本,也增长了2.56倍。
“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被国际社会认同
一大批严肃的学者在认真地关注中国的发展,并得出相对公允的结论,他们的观点对“中国威胁论”形成了有力的制衡。比如,同样看待中国的崛起,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的尼古拉斯-拉迪就理智得多,他说:“对亚洲所有国家来说,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中国,惟一理智的反应就是想方设法与其合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发展战略已经从经济快速增长转型到推动社会和谐方面上来。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列车已经驶入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仲景平)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