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发 收藏 n shutwin()closes.Click();return;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6-##########7-##### #####8-#####
[东方时空]谭晶·唱响金色大厅央视国际 www.cctv.com2006年11月01日19:27来源: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9-##### #####10-#####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这是2006年9月12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和谐之声——2006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的最后一幕。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许多当地的观众将鲜花献给了这位中国歌唱家。
谭晶,29岁,解放军总政部歌舞团独唱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班,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今年是中国和奥地利建交35周年,又是奥地利的“中国年”,纪念莫扎特诞辰50周年,作为中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谭晶受邀代表中国在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29岁的谭晶,成为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位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歌唱家。
记者:以前你们演唱你是代表自己,这次你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文化,有没有那种压力或者是担心?
谭晶:感觉还是挺有压力的。可以说挑战。因为我觉得,首先你面对的观众不一样了,你要给他介绍来自你们国家的这种文化,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介绍,或者说你要怎么样去表达的你的介绍的方式。
为了充分地展示中国文化,这次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也是非常有特点。
谭晶:要展现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比较特色的,那些歌曲的特点也要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在选歌上面,你看西藏的,蒙古族的,还有新疆的,还有我们山西民歌,等等。我觉得都非常有特点。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正式演出之前,谭晶并没有多少次彩排的机会,所以,谭晶抓住有限的几次排练机会,尽量与乐队磨合。在排练的间隙,她还不失时机地将自己带来的极富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送给了乐队的外国朋友们。
2006年9月12日晚7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尽管在这之前,谭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登上舞台时,仍然可以看出她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谭晶:我唱第一首歌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前面几首歌就会觉得有一点交流上面,会有一点点这样的问题。因为首先我觉得离观众特别近,它那个观众和演员的距离可能就是从这儿到这儿。
记者:比咱们俩还近吗?
谭晶:差不多,就是我比你高一点,就站在这个位置上这么高,观众就在这下面。感觉更像考试。但是我唱完第一首歌舞的时候,我当时用德语跟他们说几句话,就是台下临时学的几句话,(德语)反正就是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欣赏我的音乐会。祝愿大家渡过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夜晚,底下人都听懂了,一下就有呼应了,气氛马上就感觉融洽了很多。
在演唱过程中,谭晶献给演奏家的哈达、歌唱家的中国结等第,都使现场的气愤更加活跃。
记者:把一个中国结挂在他们脖子上,那个歌唱家他事先知道吗?
谭晶:他也不知道。我当时把它藏在这个地方,藏在衣服这儿,把它挂起来了,等音乐一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他挂上了。感觉又像是在剧情里面是一个定情物似的,又是代表着中澳的这种友谊。当时我一给他戴上这个的时候,底下就开始鼓掌。
奥地利的歌唱家用山西方言演唱山西民歌《想亲亲》,这在金色大厅还是第一次。为了唱好这首歌,他在演出前练了很长时间。
记者:像你唱中国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的时候,比如山西民歌的时候,你觉得他们能听懂吗?能感受到吗?
谭晶:能,能感受到。比如说我唱那个,山西的有一首歌《大红公鸡毛腿腿》,这是我们山西非常有名的很风趣的一首歌,也是有点诙谐的这种感觉。当时我在排练的时候,乐队他们都觉得这首歌太有意思了。每次在奏这首歌的时候,他们都手舞足蹈的,就进入那个情景当中,就想跳,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意思,但是音乐是共通的,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的解释,他们已经了解到这个歌曲的意思。
这是谭晶和来自维也纳音乐大学的教授彼特·童哈特共同用德语演唱的莫扎特著名歌剧《唐璜》片段《在那里你将伸出你的手》。两人娴熟深情的演绎,默契的配合征服了台下的外国观众们。
记者:在你的演唱当中,跨越了通俗,美声和民族。像民族和通俗大家觉得这都是你的强项,美声能驾驭吗?
谭晶:美声因为在刚开始学唱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学一些美声的方法。因为我是在中国音乐学院上的大学,我在上大一的时候,一直都是在学的美声的基本功。也是在大一的时候,学了一些意大利语的歌。
在音乐会中,谭晶用汉语、蒙语、意大利语、德语、英语5种语言共演唱了风格各异的13首歌曲。最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她又两次返场,加唱了3首歌曲。
记者:像你是作为中国通俗歌唱家,第一位走到这个金色大厅进行演出的人,像这场演出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转发 收藏 n shutwin()closes.Click();return; 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东方时空]谭晶·唱响金色大厅央视国际 www.cctv.com2006年11月01日19:27来源: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这是2006年9月12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和谐之声——2006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的最后一幕。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许多当地的观众将鲜花献给了这位中国歌唱家。
谭晶,29岁,解放军总政部歌舞团独唱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班,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今年是中国和奥地利建交35周年,又是奥地利的“中国年”,纪念莫扎特诞辰50周年,作为中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谭晶受邀代表中国在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29岁的谭晶,成为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位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歌唱家。
记者:以前你们演唱你是代表自己,这次你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文化,有没有那种压力或者是担心?
谭晶:感觉还是挺有压力的。可以说挑战。因为我觉得,首先你面对的观众不一样了,你要给他介绍来自你们国家的这种文化,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介绍,或者说你要怎么样去表达的你的介绍的方式。
为了充分地展示中国文化,这次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也是非常有特点。
谭晶:要展现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比较特色的,那些歌曲的特点也要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在选歌上面,你看西藏的,蒙古族的,还有新疆的,还有我们山西民歌,等等。我觉得都非常有特点。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正式演出之前,谭晶并没有多少次彩排的机会,所以,谭晶抓住有限的几次排练机会,尽量与乐队磨合。在排练的间隙,她还不失时机地将自己带来的极富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送给了乐队的外国朋友们。
2006年9月12日晚7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尽管在这之前,谭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登上舞台时,仍然可以看出她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谭晶:我唱第一首歌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前面几首歌就会觉得有一点交流上面,会有一点点这样的问题。因为首先我觉得离观众特别近,它那个观众和演员的距离可能就是从这儿到这儿。
记者:比咱们俩还近吗?
谭晶:差不多,就是我比你高一点,就站在这个位置上这么高,观众就在这下面。感觉更像考试。但是我唱完第一首歌舞的时候,我当时用德语跟他们说几句话,就是台下临时学的几句话,(德语)反正就是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欣赏我的音乐会。祝愿大家渡过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夜晚,底下人都听懂了,一下就有呼应了,气氛马上就感觉融洽了很多。
在演唱过程中,谭晶献给演奏家的哈达、歌唱家的中国结等第,都使现场的气愤更加活跃。
记者:把一个中国结挂在他们脖子上,那个歌唱家他事先知道吗?
谭晶:他也不知道。我当时把它藏在这个地方,藏在衣服这儿,把它挂起来了,等音乐一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他挂上了。感觉又像是在剧情里面是一个定情物似的,又是代表着中澳的这种友谊。当时我一给他戴上这个的时候,底下就开始鼓掌。
奥地利的歌唱家用山西方言演唱山西民歌《想亲亲》,这在金色大厅还是第一次。为了唱好这首歌,他在演出前练了很长时间。
记者:像你唱中国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的时候,比如山西民歌的时候,你觉得他们能听懂吗?能感受到吗?
谭晶:能,能感受到。比如说我唱那个,山西的有一首歌《大红公鸡毛腿腿》,这是我们山西非常有名的很风趣的一首歌,也是有点诙谐的这种感觉。当时我在排练的时候,乐队他们都觉得这首歌太有意思了。每次在奏这首歌的时候,他们都手舞足蹈的,就进入那个情景当中,就想跳,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意思,但是音乐是共通的,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的解释,他们已经了解到这个歌曲的意思。
这是谭晶和来自维也纳音乐大学的教授彼特·童哈特共同用德语演唱的莫扎特著名歌剧《唐璜》片段《在那里你将伸出你的手》。两人娴熟深情的演绎,默契的配合征服了台下的外国观众们。
记者:在你的演唱当中,跨越了通俗,美声和民族。像民族和通俗大家觉得这都是你的强项,美声能驾驭吗?
谭晶:美声因为在刚开始学唱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学一些美声的方法。因为我是在中国音乐学院上的大学,我在上大一的时候,一直都是在学的美声的基本功。也是在大一的时候,学了一些意大利语的歌。
在音乐会中,谭晶用汉语、蒙语、意大利语、德语、英语5种语言共演唱了风格各异的13首歌曲。最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她又两次返场,加唱了3首歌曲。
记者:像你是作为中国通俗歌唱家,第一位走到这个金色大厅进行演出的人,像这场演出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谭晶:当时在晚宴的时候,有很多当地的一些音乐界的人士,包括各个国家驻奥地利的使节们,他们都觉得,这个中国的音乐,中国的音乐是很美妙的,他们以前有的都没来过中国,但是他们听到中国的音乐以后,他们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我希望尤其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候,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同的演唱方法,用不同的形式去介绍其给人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