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故事》
编导:傅 健
摄像:赵世卓
[字幕&解说: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
哈尼人说:勐:居住的地方。海:厉害的人。勐海:厉害的人居住的地方。
[画面:饯行活动/李婧结婚照等
解说:在很多人的眼里,李婧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她虽然不懂茶,但说到办茶厂,她心里有本明白账。第一,公公家是茶叶世家,公公是远近闻名很厉害的做茶人;第二点在李婧看来那就是一块金子招牌,因为自己的这个公公50年前,曾经代表哈尼人到北京给毛主席献过茶。 李觉得只要抓住这两点优势,普洱茶厂肯定能办得红火。于是她跟公公谈了自己的想法。
[李靖同期:
我就说爸爸 那我们也弄一个试试 他就说不可能的 他说不可能的 他说我是异想天开
解说:李婧不明白自己这么好的提议,公公为什么不理睬。
[确康同期:
虽然我们 我儿子和我都是种茶的 都是懂茶的 但唯独她是不懂茶的
解说:其实,确康老人并不是觉得儿媳妇不懂茶就不能办茶厂。他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办茶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确康同期:
我在茶厂干了四十年嘛 所以我就知道 办茶厂是比较艰苦的
[确康同期:
她说 不要你做什么 你坐在茶厂门口 只要你这个老头子能被看见 人家就买你的帐
[画面:
解说:确康老人觉得儿媳妇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他看得出来,在办茶厂这件事儿上,儿媳妇想的过于简单了。
[确康同期:
我说你们办不起来 办了厂以后你们就离不开了 在厂里面就要驻扎着 如果你们没有这个思想准备 就不要办
解说:确康老人的话虽然严厉,但在李婧听来,这已经说明公公同意办茶厂。
[李婧同期:
他就说 不做就不做 要做就要好好地做 意思说 不要丢脸
[确康同期:
思想上要准备好 要长期出苦耐劳的 还有在四到五年以内 不要想赚钱
[画面:茶厂鸟瞰/茶厂大门
解说:李婧卖掉住房贷了款,同时,着手准备关闭幼儿园。他们一边建厂,一边购进大批优质古树原料茶。由于内地普洱茶的需求量大增,当地的原料茶——古树茶叶的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涨,加上还要建厂房买设备,资金十分紧张。为此,确康老人拿出了全部积蓄投进了茶厂。
[确康同期:
她各方面还是比较能闯的 比较有闯劲
解说:很快,茶厂建好了,取名叫沙归拨妈。沙归拨妈是哈尼族祖先的名字。确康老人深知这个名字的分量,不论是采购还是生产,他都要亲自把关。
[确康同期:
主要是我怕 我不会住在这个地方 就是厂里面 这个年轻人呐 这个东西怕做不好 他们把质量关把不好 搞不好我的 就不行了 我那形象就不好了
[画面:上山采茶(音乐笛子)/明追晋县委/茶厂大门
解说:虽然资金紧张,但茶厂还是开工了。就在这个时候,确康老人在西双版纳州政府工作的女儿——也就是李婧的大姑子明追,被调到勐海县担任副县长。李婧仿佛更有信心了。可是她没想到,明追看到他们新建的茶厂以后,很不高兴。
[画面:茶厂大门
[明追同期:
我刚到勐海当副县长 他们又刚好在那个时候 就建了这个厂 所以大家都说这个厂是我的 所以当时我很生气 就连家都不回了 当时我好久都不回家
[画面:
解说:对于确康老人来说,明追是他的骄傲。他很清楚,女儿不回家的原因。于是,他一面劝说女儿,一面三令五申,禁止任何人找明追谈茶厂的事情。
[确康同期:
我们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叫她的 我们自己干
[画面:
解说:普洱茶生茶的价格比熟茶低很多,而从生茶到熟茶需要一段比较长的发酵周期,这也正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所谓越陈越香。然而,这样的发酵周期让茶厂的资金无法周转。李婧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她和公公商量究竟该怎么办,可公公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无奈之下,李婧只好悄悄去找了大姑子明追。
[李婧同期:
有跟她说过 当时知道自己的力量很薄弱 因为知道品牌意识了嘛 就说 是不是炒作一下老头的故事
[明追同期:
我 不能这样做
[画面:制茶过程/确康老人/茶驮/李婧和汽车
解说:提议遭到拒绝,李婧感到很无助。同时她也感到很奇怪,都说是乱世喝酒盛世烹茶,可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高品质茶饼,却依然堆在库房里。后来,一个常跑内地的茶贩告诉了她其中的秘密。在很多地方,普洱茶的卖点只在于一种久远的历史文化,无论是买茶的还是卖茶的,大都只知道普洱茶是越陈越香,却根本不懂制茶工艺。所以,要想转变现状,速度才是根本。
[李婧同期:
一泡开 汤水一红 外地人的感觉 只要汤水一红就是普洱茶 管它味道好不好 好像不会喝普洱茶还被人家笑话 我是听朋友说 像他们做过仓啊 就有一股旧箱底的味道 那些卖茶叶的人就说给她听 什么有二十年了 三十年了 五十年了 一百年了 还能卖个好价
[画面:做茶过程
解说:李靖所说的做仓,是把以次充好的原料茶叶,通过速成发酵做旧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作出来的伪劣茶,乍看起来很像是尘封已久的普洱茶。
[李婧同期:
做一个发酵堆子 时间周期就是两个月 转手一卖可以卖一个 二三十万 那利润就是十多万元的利润啊 当时也有动心啊
[画面:
解说:李婧动心了,她觉得,做生意没理由拒绝客户的要求。她拐弯抹角的想说服公公,可确康老人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确康同期:
我说不行 质量过不了关 我们茶厂是没有能力生存的 我就这么发这种脾气
[画面:李靖在茶楼/火/竹筒中沸腾的水
解说:发过脾气之后,确康老人觉得儿媳妇也不容易,关掉了幼儿园,卖掉了住房,一心扑在了茶厂里,回过头来,他又安慰儿媳妇,自己对眼下茶厂的状况并不悲观。
[李婧同期:
他就说那你好好做 这个普洱茶就是讲究越陈越香 就想做人一样 我跟你相处了 虽然第一天我们感情很好 处了一个月半年以后 大家的性格脾气就知道了 那普洱茶也是这样的 一年以后 好茶会变得越好 不好的茶叶 它就不可能发生 变成更好茶叶那种表象 他们就鼓励我 鼓励我 所以 我当时就摇摇摆摆那种 那种功利思想就收回来了 就想是啊是啊 贵是贵一点 那也继续做吧
[画面:网络新闻
解说:2005年7月以后,全国的普洱茶市场渐渐冷静下来了。很多茶商陆续亲自到普洱茶的原产地进行考察。
[李婧同期:
哎 那些懂茶的人来了以后发现 做好茶确实也是有回报
[画面:明追回家等/空镜/报纸/报社人等
解说:2006年的春天,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李婧便开始穿梭于各地的茶博会,继续向人们讲述着,50年前确康老人曾经到北京给毛主席献过茶的传奇故事。终于,这个故事被一家报社知道了,他们表示愿意帮助确康老人再去一次北京。
[确康同期:
一直都留恋的是北京的馒头 就这个馒头 相当白啊
解说:今年初秋的一天,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确康老人和他的孩子们,带着勐海人的普洱茶,登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50年前,确康老人随代表团用了20多天才到达北京,在今天,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画面:开放的茶花/送行/进京
解说:2006年10月1日,确康老人登上了天安门。
下集完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