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挑战25元生活一周”后续
两男两女3人日常月消费上千元1人仅100元 手机卡、银行卡等余额当堂公证 一男生已联系好打工
全方位监督准备就绪
本报讯(记者 伊永军)
昨天下午3点,由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经济学会承办的"大学生25元过一周生存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最终确定的4名挑战者悉数登台亮相,并与主办方当场签定诚信书。从11月2日开始,将正式开始为期一周的体验活动。目前,除学校新闻栏目《传媒视点》的四路学生记者和编导已全部各就各位以外,"隐藏"在暗处的各路线人也提前"踩点"守候,准备随时揪出舞弊者。
4名挑战者齐亮相
昨天下午3点,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间教室内,经过一周的筛选和准备,"大学生25元过一周生存体验活动"终于从200多名报名者中确定下来最终的4名挑战者。他们分别是:1号选手,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大一男生邓一航;2号,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一男生罗锦峰;3号,数学与财经学院的大三女生孙海霞;4号,新闻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二女生李俐缘。
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传媒视点》栏目制片人庄稀海介绍,之所以会选择这4名同学,是因为他们各具代表性,基本上将当代大学生中所表现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都囊括进来。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月消费1000元以上;有的特别节俭,每个月只花100元左右。
签诚信书当场公证银行卡
下午3点30分,4名挑战者分别在诚信协议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握手相互鼓励。他们均表示,一定严格按照诚信书上说的那样,承诺在活动期间没有任何欺骗和隐瞒的行为发生。随后,作为整个活动的监督方,校经济学会会长张云云同学对4名选手的手机卡、饭卡、银行卡余额以及身上所剩的现金当堂进行了公证。表示,为了方便选手的学习和生活,虽然这些东西不用上缴,但活动结束后要查账,并打印清单出来,看是否是在规定的25元内的消费。
“眼线布控”全部就位
目前,《传媒视点》栏目4路学生记者已准备就绪。而由校经济学会秘密安排的"眼线"也提前在各位选手经常"出没"的消费地踩点布控,准备作为预备队,当拍摄组休息时,随时"填补"上,隐藏在暗处监督选手,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当记者询问选手平时都在哪一带活动时,张云云同学一笑说:"暂时保密!"
她又说:"我跟选手们反复讲过,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一种体验,因此并不代表最后一定会成功,哪怕不成功,也是一种经历。体验的是一种过程,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4选手消费方式、挑战计划大比拼
4名选手中,1号小邓与2号小罗,同为家庭条件优越、月消费高于1000的选手;两名女生中的4号小李月消费也在1000元以上,而3号小孙每月花销仅100元左右。
1号小邓个人消费方向:深圳人,父亲是通讯公司部门经理,母亲是护士,家庭月收入1.5万元。主要是人际交往、娱乐和通讯,并且自己在外面还打工,消费的也主要是打工的收入。
他告诉记者,由于打工,经常要在外面联系业务,因此,通讯费是比较大的一笔开销,自己上大学后,通讯费最高的一天竟花了40多元。
挑战目的:想检验一下自己的生存适应能力,在一周内如何靠25元来给自己找到一份打短工的工作,靠"钱生钱"来养活自己。
挑战计划:必须在一两天内就把工作的事搞定,否则这25元可能连一天都维持不下来。自己凭借以前打工的经历积累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已联系上一家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做销售代理,今天就会去面试。“他们那的工钱是一天一结算的,算下来每月应在千元以上!”
2号小罗个人消费方向:家在贵阳,家里开店,月收入5000元左右主要是抽烟、喝酒,每天抽烟1包半,经济来源全靠家里。
挑战目的:主要想通过这次体验活动戒掉或者控制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例如烟瘾。
挑战计划:只能尽量控制自己的烟瘾,由以前的一天抽一包半,减到一天只抽一支,或更少,烟的档次也要降低。“只用一周的时间就把我的烟瘾完全戒掉是不现实的。但我尽量控制自己。希望能达到好的效果。”
3号小孙个人消费方向:陕西贫困生,父亲受工伤,家庭月收入仅600多元,每月仅100元左右消费,平均每天不到4元钱,全部用于吃饭。被活动方誉为"最符合25元过一周"的人选。
挑战目的:很多同学不相信自己每月只用100块钱,想让大家看看自己没有说假话。庄老师说:"一个大学生某个月只花100元钱并不难,难的是从大一到大三,每个月都只消费100元。我们之所以选择她,也是想与其他选手形成一种对照,看看她在'常态'下的生活和别人'非常态'下的生活都是如何支配这25元的。”
挑战计划:没有计划,平时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
4号小李个人消费方向:家在贵阳,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老师,家庭月收入5000元。喜欢打扮、逛街、吃零食。
挑战目的:觉得自己用钱过多切没有计划,看看能否挺过来,如果行的话会要求家里减少“供应”。
挑战计划:每天只吃素菜,多喝水,少吃饭。再买7个苹果,一天一个。基本上就可以挺过来。只要“吃”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花絮:同学见面打招呼"你节约了吗"
活动主办方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王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节约不仅成为一种美德,更让节约成为校园里的一种时尚。
昨天,记者在西南大学感受到,虽然此次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一种注重节约的风气已慢慢在同学中间蔓延开来,连见面打招呼都是:"今天,你节约了吗?"
新闻面对面:
记者:1号选手,你是4人中唯一有打工经历的,你打算如何利用这25元找到一份工作呢?
小邓:虽然打过工,但用一周的时间既要找到工作,还能挣到钱,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经历,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记者:2号选手,你烟瘾比较大,是不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达到戒烟的目的?
小罗:我承认作为一个大一的学生,抽烟的习惯不太好。我希望通过一周的时间努力克制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虽然不一定完全戒掉,但起码可以控制。
记者:3号选手,你觉得作为一个本身每周就消费25元的人来参加这种体验,有什么意义吗?
小孙:我是想通过我自身,告诉大家:'你们没有发现吧,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每天都是这样生活的。'希望以我的行动,让大家关注节约。
记者:4号选手,你父母知道你参加这个活动吗?
小李:我跟他们说了。他们听了后很心疼,说实在坚持不了,就退出吧。千万别把自己身体搞垮了。可是,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易,以前一没有钱就只知道伸手向他们要,而他们对我也是有求必应。我觉得自己大了,应该体谅他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反省一下自身。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