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与快报记者坦率对话——
“我不需要金蝉脱壳,我没有包袱”
这次对话选择在几天前的晚上,地点是五台山1号太平洋建设集团。
对话开始前,严介和正在安排几位“重要朋友”在楼下的“江苏红”就餐。 这个被称为“埋单的进不来,进来的不埋单”的商务俱乐部,如今已被承包给一家粤菜馆。从太平洋的“御用餐厅”到面向市场经营,它的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如果不提前订位,即便是“东家”太平洋,同样会面临“没座”的尴尬。这天晚上严介和就被告知“没有包间”了。从“完全支配”到需要订位,似乎在这点小事上也体现出太平洋此一时、彼一时的“落差”。
“没有包间就不要难为人家。”严介和吩咐属下,“大厅也可以。”说完这话,他不免对记者感慨起来:“没想到租给人家以后生意好成这样!现在我们赚取丰厚的租金又有什么不好呢,可媒体又说是我们维持不了它的运转才租出去的。其实在我看来,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家大了,必定要分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大了不分,国有企业的毛病迟早也会得上。”
这些天来,严介和自己都不清楚每天要说多少句话。从银行逼债到法院启动威慑机制,他每天要接二连三地处理一个又一个事务,马不停蹄地拜会一个又一个部门和单位,西装革履地接待一拨又一拨媒体。有人说他从上海回南京是“救火”来了,他没有否认。但在与快报记者的这次对话中,记者努力试图将沉浸在“救火”的急切心态中的严介和拉回平静,好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加接近“常规”的严介和,一个更加真实的太平洋。
对严介和的话,记者未加任何改动。相信每一位读者会给出自己的评判。
【话题:当前】
“我希望记者问得越尖锐越好,这样也让我学到一些。”
——这是严介和在各类新闻发布会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与他的对话是不需要开场白的,他已经习惯于随时接过媒体抛过来的任何问题和挑战。所以,这次的对话也就完全地“开门见山”。
“请多给太平洋一点喘息的时间”
快报记者:请问严总,太平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严介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认为究竟有多大?
严介和:很坦诚地说,太平洋从BT到国企并购,资金的投放量的确相当可观。BT投放的资金不用说了,它有个5年左右的周期回报;国企并购虽然收购成本是零,但是整合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这个投入的回报也得要5年左右才能够逐步回报,都是制造业、工业企业,也不是立马能回报回来的。
快报记者:共投入了多少,钱从哪来?
严介和:百亿左右。一方面是自身原始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银行贷款,太平洋银行贷款高峰,胡润榜没出来的时候有几十个亿啊;胡润榜一出来以后媒体提出了种种质疑,银行风险意识比较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该收的收,到期的不再贷,出现了一些提前收贷的现象。但那时候太平洋心高气傲——你收就收吧!还啊还啊,从70多个亿到今天的3个多亿,到这时候的太平洋明显比较脆弱了。
快报记者:你认为这次的危机究竟有多大?你准备怎么办?
严介和:我把财务账算给你听:身家100多亿,股份缩水了还有75亿,过去的银行贷款该还的也都还了,现在还剩3个多亿。但你过去投放的钱还得了吗?百亿左右啊!银行可以提前收贷,但太平洋不能提前收回政府的应收账款,跟人家业主签的协议就是5年左右,你只有慢慢等。
心高气傲那会儿资金的弹性肯定比较好,但人们都会理性地思考:一个企业贷款收了百分之九十几还能够存在,中国又能有几家企业?可以这么说,根据企业界、金融界的预测,一个企业所欠的银行贷款被收了1/4,可能这个企业就不复存在了。而太平洋竟然还能够活着,还能够继续生存,这时候太平洋心灵深处也是有想法的,能够盼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包容,能够给太平洋一点喘息的时间,让太平洋赢得了时间,就能换取空间,化解银行的债务问题。如果不要对太平洋全面封杀,让太平洋自我调整,我想顶多调整到明年年底,银行负债可以降到零。你说,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又能有几家呢?
“危机不会进一步扩大”
快报记者:你觉得这个危机还会再进一步扩大吗?有媒体预测太平洋系即将全面崩盘,你有解救的信心吗?
严介和:没有了,就这么大了。毕竟银行负债就这么多,也没有什么新的负债出现。信心肯定是有的。太平洋的家底只有我最了解嘛!(究竟多少?)不过现在也低调啦(笑)……偿还自己的债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有个时间过程而已。太平洋有应收账款的支撑,但是立马就要解决,这样是不可能的。例如这个160万,当真严介和就拿不出来吗?还不是为了让它有个时间过程嘛,还是让原始债务人履行他的债务。太平洋集团毕竟是个管理机构,不做产品也不做项目,就是个管理机构而已。
快报记者:政府的应收账款有多少?
严介和:这个也没统计,肯定是现在银行负债的若干倍!赢得时间就获得空间。
快报记者:按照胡润百富榜的说法,太平洋集团的资产上百亿,但让你陷入眼前麻烦或说是危机的好像也就是几千万元的官司。为什么这几千万元就让各方对太平洋集团,包括对你个人对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怀疑?
严介和:不久前某一家媒体狂轰滥炸——“九家银行逼债严介和4个亿”,本身也没有九家银行,也没有4个亿,给我们又雪上加霜。再加上这次160万的出现是我个人担保的,人家银行的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这些手段都是应该的,但很多人又开始议论:是不是严介和要失去自由了,是不是严介和要倒了……外部又导致了巨大的风波,内部又导致了员工人心惶惶。这个痛苦我一直在默默地承受,我在想,既然该流淌的血也流了,宁愿自己承受,也不要急于去跟人家辩个是非、道个明白,往往越抹越黑,该承受就承受吧,一切的错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谁叫严介和把这个家折腾得这么大,上百家的独立法人企业,十几万儿女,你能保证每家企业、每个儿女都尽如人意吗?一旦出现了不尽人意的或丑陋的人和事,一股脑地都和严介和归到一起。我认为这也很正常,我也应该承受。
“我没有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太大”
快报记者:太平洋和你个人的这场危机,你认为是经济危机,诚信危机,还是其他什么危机?
严介和:尽管我愿意承受一切,但我现在也深深地感悟到,我的道德风险太大太大了,不仅仅诚信危机。像这么大的民企多呢,但人家的老板没有这么高的知名度。你严介和有这么大的知名度,一旦发现了任何一件不愉快的丑事都和你严介和划到一起,你不承受吗?我清楚,严介和的法律风险没有,但是道德风险太大。太大,再加个太大。锋芒毕露的严介和现在已经柔韧低调啦,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激情内敛的季节。
“南京中院友情帮助了严介和”
快报记者:怎样看待南京中院对你个人名义担保的160万元债务启动的威慑机制?
严介和:南京中院恰恰给了严介和一个友情的帮助,正因为这样做,才感动了实际债务人,因为我没用1分钱,却承担了那么大的责任,失去了那么多的尊严,债务人被感动了,想方设法哪怕拆田卖地还钱,开始换钱了,但很多媒体又说严介和在瞎讲。进展得好的话这月底就能还清,进展得不好下月上旬也能还清。所以说,与其说中院是打击了严介和,不如说是友情帮助了严介和,否则这笔债务永远背负在我身上。
快报记者:另外以公司名义担保的3000多万元债务呢?
严介和:3000多万的也没啥罗嗦,这么大数字的担保在全国不知道多少。
“属下写血书也阻挡不了我退出”
快报记者:上次你说过,2006年将是“严介和年”,是指你将在今年取得更大的发展,还是预见到了你会陷入目前的漩涡?
严介和:是指2006年是严介和正式退出的一年。我早就预感到,严介和正式退出的一年,肯定是内忧外患、风波四起的一年,这也很正常嘛。我退出不要说外部对太平洋的不信任,就内部对太平洋的信任也不到位。
快报记者:是你退出引起的内忧外患呢,还是内忧外患所以你退出呢?
严介和:应该是我退出引起的。我现在董事局主席、总裁都退出了,仅仅是法人代表没有退而已。其实眼下这些也都是在预见之中的,你看我现在心态为什么这么好,就都是在预见之中的,这都是必然的。
快报记者:既然预见到了,为什么不采取规避措施呢?
严介和:中国人是崇拜领袖的。我一退出,跟我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就觉得底气不足,去年底今年初的一次一起喝了酒,写血书要我不能退。但是我不能因为他们写了血书就改变我的意志。因为我知道,做到这个位置不能再做了。
快报记者:对你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你怎么舍得?
严介和:舍得。太平洋既是严介和一手缔造的,随着严介和的退出,必然会对太平洋产生致命的伤害,但是我相信:太平洋应该是死而不亡的!太平洋的痛苦必然要到来的。这就源于我们家祖祖辈辈的观念,我家祖上最看不起商人,我不应该做商人。所以,我把企业做到这个份上,也可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让它伤筋动骨,让它死而不亡,以此结束严介和时代,让领袖的时代走向团队的时代,让人性化的时代走向制度化的时代,让做总量的时代走向做质量的时代。置之死地而后生。太平洋做了9年的加法了,也应该做做减法了。因为做了9年的加法,肯定有很多虚胖。该减的把它减到位,然后才是一个正常的太平洋。那时候提太平洋,人们也就淡化了严介和。
【话题:政府关系】
“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
——这是太平洋文化里信奉的一句严介和语。
九十年代末,苏北的宿迁想建几条大道。“眼下没钱,还行?”市长找到严介和。“行!太平洋一向厅政府的。”严介和很干脆。
谈判桌上,往往一句“一切政府说了算,政府还能坑害企业?”,让对方再强的谈判高手,也基本没什么好说的。太平洋的“听话”外表下,果真隐藏着觊觎订单的“野心”?
“如果政府要帮,肯定没问题”
快报记者:听说您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求助”报告,能不能透露一下报告的内容?
严介和:我没回来的时候团队已经交了,向政府部门交了很多的报告,把真实的情况反映一下。
快报记者: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救助的方法有好多种,为什么太平洋不向市场例如一些资本求助,而是向政府求助?是不是因为向有人说的,太平洋跟某些政府部门的关系不一般?
严介和(略作思考):不是,我们只是希望给太平洋留点空间。也就是反映一下真实的情况吧。
快报记者: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是什么反应?现在给你什么答复了吗?
严介和:这还有个过程,他们正在协商……唉,不过这个事情吧,我也真烦。很多部门的领导都说‘你们太平洋能有什么问题’。正因为太平洋不会有什么事,才没有干预。我也觉得顺其自然吧。
快报记者:你在报告中称,目前公司很难正常运转,随时可能出现失控局面。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有人说你这带有威胁的味道,是不是这样?
严介和:没有没有。怎么可能呢?说到底,团队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向政府反映真实的情况。
快报记者:你认为有关部门能不能帮助你度过这个难关?
严介和:如果政府要帮,肯定没问题。
“和政府部门关系很清白”
快报记者:太平洋企业文化里讲了要“更听话”,各界对你议论得最多的也是你和政府部门的关系,有人说你成功是得益于这种关系,是利用了各地政府既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又没资金的这么一种心理,让你的企业迅速地发展壮大;也有人说你陷入目前的麻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严介和:“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民营企业是弱势群体,怎么办呢?在我这辈子肯定是听话的,但是交给团队以后将来怎么做我就不管了,天塌下来我都不管。
快报记者:去年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拍着胸脯说,自己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绝对“干净”,现在,你还能拍着胸脯说这样的话吗?
严介和:没有问题。还是这样的。
【话题:国企并购】
“严介和收购二三十家亏损的国有企业,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太平洋集团并没有多少现金。”
——这是某媒体2005年刊登的一篇报道中的内容,剑锋直指太平洋大规模并购国有企业背后的“猫腻”。有人说,太平洋并购困难国企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和政府做交易,换取工程订单。
“太平洋投给国企并购至少20亿”
快报记者:你在全国各地收购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你自己还记不记得,太平洋最鼎盛的时候旗下一共有多少家企业?一年最多收购过几家企业?
严介和:现在也是100多家近200家企业。但因为种种原因,通常我们说的都是省内的企业。记得省里有关部门带着我们很多家民企到苏北去,参与苏北特困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视为光彩事业。除我严介和没有第二个收购,苏北就收购了19家。第一站在宿迁,我就收购了3家:宿迁玻璃厂、双洋酒业、东辰公司。宿迁就耗了2个多亿,收购成本不是“零收购”吗?没错。但要知道,收购成本是没花钱,可那些都是半死不活、濒临倒闭的企业,你没有真金白银投下去怎么做啊!等米下锅: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材料供应商、技改……都要投入!不投入,你收购它干吗呢?
快报记者:太平洋收购了这么多国企,投入的资金究竟有多少?
严介和:我现在不敢说30个亿,保守一点,最起码也20个亿以上!
“我不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
快报记者:你说的20个亿是……?
严介和:这些钱还不都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可我们欠银行不也就3个多亿吗?其他不谈,光谈这一点,是不是事实?唉(摇头)——但是有人还说,“严介和才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
“并购国企不是为了和政府做交易”
快报记者: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国有企业都是些困难企业,而且很多和太平洋集团的主业基本没有什么关联,换成一般的民企可能不会去玩这样的并购。有人说你这样做是在和当地的政府部门作交易,是为了打进当地的建筑市场,你承认这样的说法吗?你在这些交易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好处?
严介和:我跟你说句知心话,不是为了和政府做交易,我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不要认为严介和是个做工程的,是个包工头,目的告诉大家:严介和是个苦命人,是做企业的。以前我做了十年的国企,做得也很扎实,也很成功,但是人们都不清楚。所以我就是出于这个想法,“没人要的都给我”,百分之百就是这个想法,绝不存在某些人说的“我收购国企跟政府做交易、政府再把工程给我”。有的城市我收购了很多国企,但工程一分钱没做;也有的城市我做了工程,但是任何国企没收。这不很正常吗?这是媒体的误解,搞错了。就是改变自己的形象,彰显社会责任。我让将近10万国有企业职工重新再就业,工资比原来高。我现在到工厂去可以说随便哪个职工看到我都笑容可掬地面对,我去山东或是哪个天南地北的企业都是这样。
“一家国企我也没卖”
快报记者:你收购的这些企业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严介和:都很好!可以说发展得都是越来越好。
快报记者:那究竟有没有被卖掉的企业?
严介和:一个都没卖!我们这么困难,一个企业都没卖。要卖了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心里肯定要滴血,肯定落泪,而且社会形象受损,政府对我的信任度也下降。
关于“景德镇打包”——
快报记者:就在你荣登胡润百富榜“榜眼”、声名鹊起的时候,江西景德镇打包托管计划却搁浅了。使得各界对你的质疑一起爆发,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
严介和:关于景德镇的托管计划本来应该是成功的,但因为当地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就停下来呗。这要讲政治的。
关于“ST纵横”——
快报记者: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是不是因为发展过快,很多问题来不及处理,才使得出现了今天的危机。例如ST纵横?
严介和:这个我轻易不敢说了,不然上交所又让我做检查。ST纵横现在主业做得很好,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了。我不想做,很多部门又说,“你不做现在谁做?”也就慢慢做吧。
【话题:BT模式】
“太平洋集团的利润有90%来自BT,BT的利润高达35%。”
——从1997年开始的BT项目(即城市基建项目,BT是Build-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移交”),严介和所签的订单都是和政府合作的,“银行同期利率下调50%,谁能有我开得低?不怕对方不接受”。然而,业内质疑,这种模式一方面要大规模垫资,另一方面收取的利息较低,那么,巨额的利润从何而来?
“有些事情太优秀了就不优秀了”
快报记者:很多人争议你的BT模式,现在随着太平洋风波的发生,争议更大。你自己怎么看?
严介和:我可以告诉你,我这个BT模式目前已经暴风骤雨式地席卷中国大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做事没钱,现在社会资金太多了,中央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了嘛,都效仿我在做了,多得不得了,大家一谈到BT也都知道创始人是严介和。
快报记者:也有人说,BT模式没有公开招标程序。
严介和:BT模式等于也是公开招标了的。
我相信BT模式会越来越向前推进,越来越规范。这就是加快了市场化进程。这一块原来是政府垄断的,现在是全社会来参与,这就是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与国际接轨了,国际上实际上早就盛行了。
我们这种模式到现在我们依据的还是国家建设部2003年的30号文,没有明确BT不让做。
这就叫“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说”。我有些事情太超前了,太优秀了就不优秀了。
【话题:胡润】
“本来是排第一,经过与胡润协商才放到第二。胡润,胡编!”
——2005年胡润百富榜公布后,严介和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番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得本来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严介和及太平洋一下子站到公众视线的焦点。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严介和及他的太平洋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去年这个时候,正是太平洋命运的转折期。”他的一名员工这样说。“成也胡润,败也胡润。”严介和这样说。
“今年这个位置还比较合理”
快报记者:10月11号,你在胡润百富榜上的排名是第16位,身家是75亿,这是你第二次上榜,去年你位居榜眼,身家125亿。对这两次排名和“估价”,你自己是否认可?记得你曾说过,你最想要的排名是第5,为什么?
严介和:胡润的估价不一定很准。但我认为有一样还是很聪明的,说严介和的个人财富缩水这是必然的,我的股份不也在不断稀释吗?比如说明年我希望不要再上榜,但他如果还是要把我放到榜上,我相信在今年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再缩水,排名还要再往后拉。第一次我跟胡润说我既不能是第一,也不能是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排,充其量不能超过第五。结果他排了第二。
今年这个位置我觉得还比较合理。明年说不上就不上了,实在要上就再往后退呗。
快报记者:你不止一次说过,胡润百富榜对你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何出此言?是不是因为胡润榜的出现,让你成为公众的焦点,也让太平洋成为公众的焦点,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变得越来越透明,也正是因为这种透明,使得太平洋失去了一些本来可以不摆上台面、在私底下运作的空间,才使得不到一年的时间,你由巅峰跌入这么一个低谷,你赞同这么一种说法吗?
严介和:应该是有关系的。中国民营企业做大了我的感悟还是应该低调。我现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肯定要逐步低调低下来。
快报记者:也有人说你这次危机与宏观调控有关,银行银根紧缩使得太平洋的资金链格外脆弱。
严介和(稍作思考):不完全。还是胡润榜坏了大事。(胡润榜只是个引子?)就算是“引子”,这个引子还得了啊!
“我不恨胡润”
快报记者:你现在恨胡润吗?
严介和:这么多年你看我恨过哪一个人的吗?我早就说过,“要永远地理解他人,还要永远地理解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有些媒体报道成那个样子,我也都表示理解;南京中院这个样子,我也同样表示理解。
快报记者:好像不少上榜的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你认为是胡润榜造成的,还是这些企业自身的原因?
严介和:要上的企业多呢。有胡润的问题,有自身的问题。要上的人出了问题他自己活该,像我这样不想上的……我跟胡润说为你做了多少牺牲了,今年能不能不上了,可他“大哥大哥”的一再要我还是得上。我跟他说我的股份稀释了知不知道,他说知道。
【话题:债务】
10月1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严介和启动执行威慑机制,作出了限制其高消费等多项强制措施。除了以公示名义担保的3000多万元债务外,还有严以个人名义担保的160万元债务。有人惊呼:“这么一个大富豪,连160万元都还不起了吗?”
“太平洋既有钱也没钱”
快报记者:太平洋现在究竟还有没有钱?你究竟还有没有钱?如果有钱,钱在哪里?
严介和:既有钱也没有钱。说有钱,太平洋属下的那些控股人不都是严介和?都是真金白银投上去的,也是太平洋真正的财富所在。但是你让我立马拿出这么多钱,我也拿不出来——我总不能把这些企业都“杀”掉、都卖掉吧!要真是卖掉,我的社会形象还有吗?党政领导、这些员工背后心里不滴血吗,不淌眼泪吗?
快报记者:你说你目前与太平洋建设面临法院执行的债务都是为其子公司和孙公司所作的担保,你和太平洋建设本身并没有欠债,这些欠债你认为是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正常的吗,还是因为它们发生在你严介和身上而变得不正常呢?你及公司目前的债务究竟涉及哪几家银行,分别是多少,是什么样的债务?
严介和:还是上次说的那几家。(今年9月底,严介和曾经在江苏媒体面前公开自己的“家底”。声称太平洋集团200多家企业,累计负债3.82亿。其中江苏省内负债是2.83亿,内蒙是4400万元,辽宁是5500万元。除此三地外,没有一分钱的资产负债。——记者注)对于太平洋集团这么大的企业来说,3点几个亿的负债是很正常的。而以我个人名义担保的160万元债务,并不是我还不起。问题是应该由债务人来还,而且已经在还了,最快月底就能还清。
“我不需要金蝉脱壳”
快报记者:太平洋现在拆分成六大集团,六大集团之间,以及六大集团和太平洋集团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有人说你这招很精明,在玩金蝉脱壳。
严介和:不是。我不需要金蝉脱壳,因为我没有包袱,只不过需要化整为零。家大了要分,要做减法,现在银行债务不就两三个亿吗,我要脱什么壳呢?
快报记者:了清这些债务是不是一定要等明后年呢?
严介和:一定要等。应收账款我就是打折、再打折,也不可能抵不上这两三个亿啊。
快报记者:你说目前还有很多应收账款没有收回来,因为对方是政府部门,所以需要慢慢收。你能等得及吗?如果当地政府部门不按时履行承诺成为坏账,你怎么办?你会考虑走司法程序吗?
严介和:即使那样也不会。我早就说过,一生不做原告。但我不能保证不做被告。因为我懂得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话题:过去 未来】
“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空白。”
——这句话是严介和几年前说过的。如今,漩涡中的他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未来?
“我没有财富的原罪”
快报记者:有人说,民企的第一桶金都有原罪,你认为你的第一桶金有原罪吗?
严介和:亏5万不如亏8万,后来赚了800万,这就是太平洋的第一桶金。如果不亏,我这个苏北人能拿到订单吗?两眼一抹黑,什么人也不认识。可就是从那里起步。今天的诚信是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利润。至于原罪一说,我不反驳,我理解。说明严介和可能创造的机遇、智商太高了。这充其量是智慧的原罪,不是道德的原罪,更不是财富的原罪。
“太平洋没有致命的失败”
快报记者:你觉得太平洋集团发展到今天,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
严介和:太平洋失败了很多,但是这种失败没有形成致命的,也没有影响太平洋的正常发展。这就是缘于太平洋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太严格。我身边的员工都清楚,所有的太平洋好的东西,例如报纸上的报道,凡是好的从来不拿给我看;凡是不好的,哪怕中伤、误解,一定要拿给我看。我这么多年来就是喜欢看对我们不好的东西。对我来说是“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憧憬“阳光沙滩仙人掌”
快报记者:你怎样判断自己的未来、太平洋的未来?
严介和:人生如梦更如海,如梦不是太可怕,如海是可怕的。梦是虚幻的,海却是能吞没一切的。我在梦中惊喜,也在梦中大汗淋漓;我有海中驾舟的愉悦,也有海中驾舟的恐怖。目前应该说还在海上。
做了20年企业,20年掌门人,应该说是一位老船长了。经历了风吹雨打,应该说经历太多了。我懂得,人是有寿命的,航海的经验再丰富,你总有衰老和沧桑的时候。这时候还是盼望寻求一个理想的港湾。哪怕严介和就是一位在海上劈风斩浪、所向披靡的航海御手,他也需要港湾了,让他享受他的阳光、海滩、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这就是我的理想,静下心来读读书,思考些问题。回头想想,人世的炎凉,岁月的沧桑,什么没经历?
2008年“置之死地而后生”
快报记者:你信奉苦难说,那么这次危机是不是又一次苦难?是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严介和:是严介和退出太平洋前最后一次苦难。但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1999年、2000年左右的危机是最大的。一次危机就意味着一次辉煌,一次步入低谷,恰恰也是在孕育一个新的高度。当你步入低谷的时候,如果你是能人,你就会低就低到位,该做瘦身的时候就瘦到位,该做减法的减到位,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可能从低谷到一个新的高度。我相信2008年开始还会是这样。
【话题: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家站起来是一座山,倒下了是一座碑。”
——在太平洋企业文化中,有严介和的这么一句话。这是对自己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感慨,还是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民营企业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快报记者:以你个人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吸取些什么经验和教训?
严介和:民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夹缝中生存,自生自灭。苦海无边,又回头无岸的经济载体。如果它是一流的民营企业家,就必然是最优秀的也是最苦难的,既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可怜的。它站着应该是一座山,倒下也应该是一座碑。
我这一阶段,心灵深处没有创伤那是不可能的,那也不是男子汉。你承受能力再强,也是有限度的。但这次不像过去个性张扬的时代回归到个性内敛的时代,从一个激情疯狂的时代,回归到一个激情柔韧的时代,这是必然的。生活是永恒的老师,人在生活中要经受住历练。
快报记者:你说最近自己在反思很多东西,主要是什么?
严介和: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十几家的独立法人企业,十几万“儿女”,你能保证每一家都如愿吗?不可能的。
快报记者:你说不能做太大,但是如果没做大,又哪有今天的严介和呢?
快报记者:我做大了我能下来,从异常、超常中回归正常。有很多民企回不来了。所以,我也想提醒民营企业:当遇到危机时,无论如何要记住,最终还是靠自己。既没有神仙,也没有救世主。第二,你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就一定要坚持住。坚持下来就是人物,坚持不下来就??我这么多年可以说就是坚持下来的。而有些人自己底气不足:政治底气、经济底气,还有心理素质。快报记者
郑春平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