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语言大学,记者采访了多位非洲留学生,他们大多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交谈中,记者不仅了解了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真实感受到中非友谊之深厚。
中国发展令人惊叹
艾玲是个漂亮的突尼斯女孩,来中国已两年,是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她说,因为喜欢中国文化,对中国充满好奇,所以选学了汉语,她现在读的专业是中国文化。
艾玲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无论对中国的文化还是生活环境,她都已适应。当被问及此次再来中国的最大感受时,她说:“中国变化太快了,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她还说,很高兴能在留学期间赶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令她更加兴奋的是,她还有幸成为北京峰会志愿者。
摩洛哥留学生沙姆斯丁也是个中国迷。他希望学成回国后,能在摩洛哥办一家中国研究中心。他说,摩洛哥有愈来愈多的人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的弟弟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非经贸日趋活跃
来自苏丹喀土穆的研究生蒙泰赛尔,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在国内学了5年汉语,还为中国企业做过翻译。他非常喜爱中国传统艺术,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中国帮助苏丹创建和培育的国家杂技团。
他说,在国内时就已知道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来中国后又特地去过两次长城。“从长城的一砖一石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蒙泰赛尔打算继续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回国后不仅教授中文,还要专门从事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研究。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不断提高。
“中国制造”物美价廉
欧南嘉是刚果(布)留学生。她说,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帮助她的国家完成了许多大工程,其中除了首都布拉柴维尔机场和外交部办公大楼外,还有其国内最大的水坝。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现代化超市,也是由中国人设计和建造的。
刚开始学汉语的卢旺达留学生戴奥卡齐亚斯觉得“汉语很美”,对中国和中国人也“倍感亲切”。他说,中国在卢旺达人的心目中有着良好印象。在他的国家里,“中国制造”代表着物美价廉。他认为,中非合作的发展趋势良好,希望双方加大科技合作的力度。
非洲更加关注中国
北京语言大学现有来自35个非洲国家的160多名留学生。
据该校留学生处处长许秋寒介绍,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日益深化,非洲留学生工作出现两大特点:一是自费生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兄妹三人、叔侄二人同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汉语的情景,这说明非洲越来越关注中国,汉语热正在这片热情和美丽的土地上升温。二是留学生的层次大大提高。有越来越多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他们中已有不少人毕业回国工作,由此可见,非洲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