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团队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自己会还要大家会。”
孔祥瑞的师傅是天津港已退休的市劳动模范金贵林,一位有名的革新能手。金师傅不仅教给孔祥瑞技术,更教会他如何做人。
孔祥瑞初进天津港工作时,由于条件艰苦,人心思迁,加上离家较远,孔祥瑞的心如同长草。 金师傅对他说,没有真本事,到哪儿都吃不开;基础的事干不好,长远的事更干不了。这些话让孔祥瑞琢磨了好几天,“是金子撂哪儿都发光,不是金子涂金也不亮!”孔祥瑞立下志向,一定要当个师傅那样的技术工人。
他参与过金师傅组织的门机大修会战。当时,这样大规模修理进口门机在全国港口很少有先例,因为可以找厂家修理,但金贵林相信技术能力可行,而且能给公司省不少钱,又能大大缩短工期,就自己组织力量修。一台意大利的门机,21个工人把它拆解成一个个最小的部件,然后重新组装。按厂家的技术规定需要3个月,金贵林带领这支团队用了1个月零7天全部完成。“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孔祥瑞坚定信心,求得真本事。
孔祥瑞将上一代劳模精神传承赓续。34年,一万两千四百多天,他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早晨比规定上班时间提早半个小时来到单位,召开班前会,雷打不动。“落实制度不动摇,狠抓管理不放松,打铁做到自身硬”,这是他的座右铭。
“他不忽视技术操作中的任何一个小问题,小问题不过班,大问题不过夜,”工人魏军说。孔祥瑞所带的门机队、操作一队,每天下午3点召开碰头会,每星期五召开“诸葛亮会”,将当日、一周内设备使用出现的问题、维修的难点列举出来,订出责任人和解决时间,边分析讲解,边培训员工。孔祥瑞喜欢把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提出来,启发所有人共同思考。
孔祥瑞更愿意把每一项技术的突破,变成团队中每个人的共同本领,“自己会还要大家会”。他的队友幽默地说,“跟着孔队学,这叫月亮走,我也走,一不留神学一手”。在他的影响下,队中不少工友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本,有问题就随时记录的习惯。一队的青年人比着、赛着学习技术,八成员工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当孔祥瑞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都汇入到团队当中去,发挥出的效力是巨大的。天津港集团把孔祥瑞确定为“港口工人的坐标”,连续几年号召全港员工学习孔祥瑞精神,创建世界一流大港。天津港技术工人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由10年前的55.3%提高到现在的67.4%,高级以上技工由9%提高到16.4%,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占操作岗位的55%,涌现出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能手和“蓝领专家”。
点评(煤码头公司操作二队队长金学智):港口的先进文化是一代一代劳动模范塑造累积成的,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天津港从1952年重新开港以来,产生126位市级以上的劳模,“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熔铸每一名员工。
鼓励·宽容
“我不是孙悟空,有局限性。技改有成功,也有失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港先后投资190多亿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设施,使大型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位居国内港口领先水平。这样,孔祥瑞与世界港口机械“巨人”有了对话和交手的机会。
但是,技改难免有挫折和失败,孔祥瑞坦承:“我不是孙悟空,有局限性。技改有成功,也有失败。”幸运的是,孔祥瑞周围有分担风险、鼓励创新、宽容挫折的领导和同事,搞革新没有后顾之忧。
1997年9月,11号门机旋转大轴承出现异常的响声,如果拆卸修理,就得租海上浮吊吊起大轴承。租海吊一个班时费用是30万元,如果拆卸下来没有发现问题,公司将蒙受经济损失,当时,在场的十几个主管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犹豫不决。凭多年的经验,孔祥瑞判断是大轴承损坏了,便对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史文利说:“应该立即拆卸更换。”史文利是机械专家,信任孔祥瑞,当即“拍板”,租来900吨的海上浮吊。
可是当回转大轴承被拆下时,结果却出人意料:大轴承正面完好。此时,孔祥瑞感到腿软了,心想:30万啊!就这样打水漂了?史文利安慰说:“孔队,别慌,买个经验,值。”孔祥瑞定了定神,冷静地指挥吊车将大轴承翻转过来,只见表面完好的回转大轴承背面已经严重损坏,若继续使用,定会使门机瘫痪。当即拆下修复。
没有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作后盾,孔祥瑞即使有大胆的设想,也不可能有勇气对大型设备再创新。
2000年7月,6号门机起升大臂出现抖动,初步判断是变幅螺杆的故障。更换整个螺杆需要180万元,公司经理们不敢轻易下决心。孔祥瑞又找到史文利:“给我一次机会!”史文利马上答应了。
孔祥瑞爬上门机一处一处地仔细排查。当检查到轴承室时,用手一摸,热得烫手,打开外壳,发现螺杆缩回时表面有一层润滑油,而伸出时却是干净的。于是他断定,是因为缺油引起螺杆摩擦过热膨胀,造成了螺杆抱死抖动。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更换了螺杆,同样的故障还会发生。他找来一个油泵,焊接在门机上,做成润滑系统。开车一试,门机运行平稳。
孔祥瑞成为煤码头公司一队队长,掌管价值8亿元的进口设备,把6公里自动化的生产系统驾驭得服服帖帖,对翻车机摘钩杠杆、耐磨板上加装网格等50多处进行了革新改造。在操作一队的技改技革记录上,2004年11项,2005年18项,今年已经完成20项,20项为企业节支增效2000多万元,使设备的实际故障率不足1%。
点评(煤码头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田洪德):孔祥瑞的实践操作经验,比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的设计者掌握的更多,他技术改进的灵感来自现实生活,党组织、管理层只有全力支持他,呵护他,允许失败,善待挫折,才能激励成功,使他葆有创造的活力。
沃土·缺口
“我戴的大红花,是身边多少朵红花一起组成的。”
“你是一个平凡的人,爱岗敬业以港为家。”记者在天津港采访,处处听到这首工人写词作曲演唱的《歌唱身边的孔祥瑞》。
孔祥瑞在天津港,发挥着强烈的示范效应。孔祥瑞的脱颖而出,也得益于丰沃的土壤。天津港集团将孔祥瑞式的专门技能人才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推广“首席员工”、“金牌岗位”评聘制度,把员工中技术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佼佼者推上领军岗位,设立“特殊员工”奖,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的专业技工人才。建立健全了技能人才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每年进行一次58个工种的技能鉴定,为一线工人铺设了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搭建“工人人才库”、“技师专家库”以及“青年人才园”,催生更多的“孔祥瑞”。近5年,全港投入1.3亿元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全面实施了职工素质工程。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我戴的大红花,是身边多少朵红花一起组成的。”孔祥瑞经常这样说。
天津港已跻身世界港口十强,承担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核心载体的历史任务。创建一流大港必须以一流人才支撑,人才强港,十分迫切。
从采访中得知,目前,天津港技工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特别是高级技师匮乏,全港7700多名技术工人中,如孔祥瑞这样的高级技师仅有10名,技师120余人,高级技工比例虽有提高,但技术工人的整体结构不能适应天津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打造更为壮大的孔祥瑞式高技能人才队伍,任重道远。
点评(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汝民):可以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设施引进拔尖的人才,但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无法引进,只有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培养。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孔祥瑞这样的技能英雄和英雄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