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见仁见智。北京理工大学的“德育答辩”,注重人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并将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这一新颖形式有望推广,也引起我们对高等学府中“人生教育”一课的关注和思考。
走出大学校门,标志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社会人生大幕的开启,这对每一位年轻学子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人的品德,也正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经受考验,验证其质地纯粹与否,真伪立现,优劣自见。而在漫长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一种内在品质——美德的熏陶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应试教育强调培养能人,素质教育则看重培养有能力的好人。稍有人生阅历和经验的人,都会体会到一个有能力的好人,对团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和价值。记得一位英国学者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学教育的目的无他,即培养学生具有一眼识别君子的才能。”他用这种极端化的表达方式,道出了高等教育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如何,对于衡量每个学生是否学业有成的重要性,也道出了我们的教育体系“以人为本”的关键所在。“成才”首先要“成人”,成人重在德育,明德尚美,遵纪守法,才是向社会输送的合格人才。
我们还很难说“德育答辩”这种方式,在大学生品德教育中能起到多大的成效。但是,应该承认,它促使我们再一次警醒:大学教育——所有的教育,都应以品德为先。RJ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