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邵女士反映,10月31日晚,她母亲接孩子时,老师告知,幼儿园要“黄”了,明天不用来了。通知如此仓促,孩子转园都来不及,此事令她十分不满。昨天早上,邵女士没去上班,和母亲一起带孩子去了幼儿园。幼儿园门前,五十余名带着孩子的家长在幼儿园门外,想找幼儿园领导却找不着。
昨天9时许,记者赶到东北特钢第一幼儿园门前。“因为孩子没有幼儿园上,我今天也没法上班了。”一孩子的爸爸黄先生说,东北特钢方面早就想停办该幼儿园了,去年幼儿园还有238名孩子,但今年以来他们陆续劝退了一些,到现在幼儿园里只剩下100多名孩子了(东北特钢方面称还有70余名)。今年上半年该幼儿园曾贴出通知,要6月30日停办,后来由于家长到处找,在市里领导的过问下,幼儿园没有停办成。可7月,幼儿园原来两个老园长都被免职了,换了一个新园长。10月31日下午幼儿园又突然通知停办,这让家长们措手不及。
教育部门 停办不符合规定
家长所说的通知就是署名东北特钢集团战略管理处的“致第一幼儿园入托孩子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东北特钢集团详细阐述了他们关停幼儿园的具体原因。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东北特钢集团战略管理处的刘姓负责人,他的说法与一封信里的内容大同小异。
“他们做法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中央和大连市相关文件规定的。”甘井子区教育局学前科负责人说,为了这件事,他们教育局曾经多次向东北特钢方面发函,也多次到东北特钢集团沟通。市里有关方面曾为此开过协调会议,副市长王承敏也做过批示“市里未同意前先不要停办”,如今东北特钢集团单方面停办只能说是一意孤行了。
焦点 是否为小区配套
东北特钢方面是否有权停办第一幼儿园是争议的主要焦点,而焦点的核心还是该幼儿园是否是为椒房小区配套的。
东北特钢方面解释说,他们的大连第一幼儿园是上个世纪60年代原大连钢厂投资建设的职工幼儿园,当时钢厂建园初衷是为了解决钢厂子女的入托困难。1991年以后原大连钢厂对第一幼儿园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并对主体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从开建到建造都是由钢厂投资,不存在与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椒房小区配套问题。同时关停第一幼儿园是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基地搬迁改造前期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按照大连市政府要求进行的。
甘区教育局学前科负责人则表示,第一幼儿园为椒房小区配套幼儿园,不是东北特钢集团所有,该小区近20万户,只有此一所幼儿园,该园不属东北特钢集团搬迁的部分。
该负责人说,大连市建委档案馆提供了有关原始审批文件可以证明这一点。该园1200平方米房屋建成后,特钢厂投资过部分建设费,但没有办理产权证,目前该房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东北特钢集团。
根据市政府第40号令规定:“为居民区配套建设的学前教育设施,必须用于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损毁学前教育设施。”根据国办发?眼2003?演13号文件规定:“不得借转制之机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任何企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举办幼儿园,更不得挪作他用。”“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另按民法通则,幼儿园是社会公益事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害。
企业 停园是无奈之举
东北特钢集团在一封信中还表示他们停办第一幼儿园也是无奈之举,“继续办下去,难以满足孩子成长要求。”他们说,自1996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一系列文件要求企业分离社会职能,大钢根据相关要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所属辅助部门进行了改革,分离了大部分人员。为了缓解第一幼儿园周边居民幼儿入托问题,企业保留了第一幼儿园,但对企业来讲无效益可言,目前幼儿园几乎没有钢厂子女,作为钢厂职工的福利也已失去了意义。
同时企业无法承担幼儿园每年几十万的运作费用,虽然第一幼儿园在经营上属承包性质,但并没有全部推向社会,绝大部分费用由企业承担。企业每年是收取3.6万元承包金?熏但运作费用远远不止这些,每年仅取暖费一项就要支出4.4万元。目前,第一幼儿园托保费是每人每月140元,如此低的托保费,如果没有企业这些年来在人、财、物方面的支持,第一幼儿园早已关停。
东北特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从今年3月就开始操作关停幼儿园的事宜,向有关部门提前3个月做了通报,也和家长打了招呼,因此早给家长留下了充足的转园时间,目前已有150名孩子顺利转园。该园关停后,将作为他们新进的一批大学生的培训场所使用。
对此,甘井子区教育局学前科负责人表示,如果该幼儿园招满孩子,每人每月140元的托保费是完全可以自收自支的。如果进行投资改造,经相关部门的审批托保费也是可以适当提高的。而如果东北特钢集团不能经营下去,也可按照相关规定移交市里,一旦挪作他用肯定是有问题的。
昨天,市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介入这件事,但截至18时,还没有明确的最终结果。首席记者纪永江 实习生张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