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实习生梅飞飞记者高婷)“你过来看看吧,我们家小区不少健身器材玩不了了。”昨天,一读者向记者反映说,家门口的“天空漫步”少了一个脚踏,锻炼起来很不方便,希望有人能管一管。
缺“胳膊”少“腿”最常见
记者来到南湖某小区,发现了不少问题。 偌大一个跑步机居然没人玩,上前仔细一瞧,原来关键部位被螺丝卡住了。身旁的阿姨说,这个一看就是人为搞的,但也不一定是故意,“有些人晚上锻炼的时候心情不好,会拿健身器材出气,反正也不是自己的东西,坏了不心疼。”“我上次看到两个小伙子,带了个钳子下铁杆,我说了两句他们也不理。”另一个老大爷告诉记者。
在大光路一小区,少数的几个健身器材损坏严重,几乎不能用了。记者与居民闲聊得知,这些器材使用频率很高,本身损耗就很大,后来不断有零部件消失,也不知道到哪去了。据该小区保安介绍,这一带的居民都习惯晚上出来锻炼,有些外面的人也会过来玩,人一多根本没法顾及,“总不能一个晚上盯在那儿吧。”
少数流入废品收购站
健身器材上的零部件,是不是被人拿去卖了?记者走访了小区附近的几家废品收购点询问,大多数废品收购老板表示从没收到过,不过也有个别收购站收到一些。
人手不够管理有盲区
“一套崭新的健身器材至少七八千元,每年光是购置费,就要数千万元。”江苏省体育局经济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据了解,投放小区的健身器材购置费,主要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支取。
2000年至今,当初安装在各社区的健身器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但却鲜有过问。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由于成本所限、人手不够,这些“问题”器材,他们尚无力做到一一修缮。“今年,省里还计划在农村铺设6000个点,就算一个人管10个点,也得安排600个人,人力成本吃不消。”而目前社区里的健身器材保管工作,主要由选派出来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照看。“可是,人家是义工,管不管完全靠自觉,我们不能强制要求。”该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