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纪实
定边是我省的西北门户,它历史悠久,区位独特,位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素有“陕北旱码头”之称和“三秦要塞”之说。
随着今年国庆前夕靖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定边已实现与银川、榆林、西安的全高速连通。 向西150公里抵银川,向东230公里达榆林,向南560公里到西安。昔日路途遥远的“三秦要塞”,而今变作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
9月中旬,记者来到定边县采访。发现定边县面貌变化之大,令人惊异和感奋。“十一五”开局之年,定边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2万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十五”奠定的良好基础上,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记者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特色农业富民走出了新路子,二是石油工业强县跃上了新台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建设迈开了新步伐。
特色农业富民走出新路子
定边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土地宽广,农耕地面积达370多万亩,人均12亩,农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是我省重要的马铃薯、荞麦、油料、小杂粮、无公害蔬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县。今年,定边县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工程,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千方百计为全县27万农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马铃薯是定边特色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定边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是性喜凉爽的马铃薯的最佳适生区。200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0万亩,总产鲜薯60万吨;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鲜薯70万吨。全县马铃薯种植规模占到榆林市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七分之一,成为陕西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今年,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定边县对马铃薯种植基地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普查,并设立了“优质马铃薯推广奖”,奖励在优质马铃薯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
围绕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的开发,定边县今年还实施了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促动定边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新路子,使定边特色农业成为该县实施“富民工程”的一个有力抓手。2005年和2006年,全县农民来自马铃薯的收入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以上。目前,定边马铃薯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可与“洛川苹果”媲美的响当当的名牌产品。此外,定边的荞麦、优质油料、名优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也迈出了新的步伐。由于天然的反季节,天然的无公害、无污染,蔬菜产业成为定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特色产业,今年全县种植蔬菜和瓜类11.56万亩,较上年增长15%。尤其是引进保加利亚系列尖椒品种种植推广并已创出品牌的“一定牌”辣椒,以皮厚、肉大、长相好而备受八方客商青睐,行销全国17个省市。
石油工业强县跃上新台阶
定边是我省的资源大县,总面积达692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等矿产资源。境内石油预测储量近1.5亿吨,有天然盐湖14个,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西省唯一的湖盐生产基地。
石油开采业是定边财政的第一支柱产业。定边因油而兴,石油开发初期的1998年,这个县的财政总收入只有5000多万元,而去年一跃达到5.1亿元,因此定边财政又被称作“油财政”,因为这个县86%的财政收入来自于石油开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定边的石油开发起步于“九五”,发展于“十五”,跨越于“十一五”。举全县之力推进石油产业的发展,适时提出“做大油产业、深化盐化工、开发天然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发展思路,采取一系列得力的工作措施,积极构建以石油、盐化工为龙头的特色工业体系,使石油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40万吨。
今年以来,定边县委、县政府坚持石油强县战略不动摇,千方百计提高石油产量,上半年全县累计生产原油25.14万吨,同比增长31.6%,预计全年石油产量将达到50万吨。县上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丰富的油盐矿产资源优势和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地确定了十个重点项目,其中定边采油厂石油开发、油田建设项目及旧井改造、长城盐化公司盐湖综合利用及盐田改造等8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定边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例会调度和跟踪管理,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石油开发方面,定边采油厂已投入资金3.9亿元,新打油井158口;油田改造方面,累计投入技改资金5412万元,改造旧井132口;长城盐化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年产5000吨氧化镁生产线一条、盐田改造500亩,目前工程处于安装调试阶段。
“十一五”期间,定边县油、气、盐三大能源化工产业将为该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预计五年内将完成项目总投资29.9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6亿元,销售收入23.66亿元,创税利5.8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迈开新步伐
“九五”中期以来,定边县委、县政府加快以“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为重点的“五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8年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多亿元,建设油路总里程5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了116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4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2%。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观。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长足进展,凸现定边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镇建设特别是县城建设成为定边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短腿”。即使与周边的靖边、吴起、盐池县城相比,定边这座早在清雍正九年就正式设县的古城,也至少落后5年。一是规划滞后,二是居民城市意识较差。三是供排水系统没有总体性规划和具体的系统性规划,致使地下管网各行其是,杂乱无章,成为城建工作的一大难题。
面对城市建设的困难局面,定边县委、县政府迎难而上,提出和确定了“重视规划,加大投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举措和“先地下,后地上,上下兼顾,统筹安排”的建设原则,着力推进城市建设步伐。至2005年底,累计投入城建资金2亿元,建成了南环路拓宽改造工程、长城街拓宽改造工程、两环路建设工程及定边县第一个休闲文化广场等十几项重点城建工程。
2006年,定边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在城市建设上寻求新突破,打开新局面。县上加大城建投入力度,响亮地提出“举全县之力打造一个漂漂亮亮的定边县城”的口号,全年安排城建资金5000多万元,涉及道路通畅项目、拆迁项目、供排水项目、居民巷道硬化项目、绿化美化亮化项目、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
定边县城建局局长朱维义用“欠账很多,变化很大,干劲很足,未来很美”这样几句话形容定边当下的城建工作。虽然尚未达到“漂漂亮亮、功能完善”的城建目标,但目前已实现了三个“初步”:“一横三环四条连接线”的道路骨架网络初步形成,县城的老城改造和西环线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城区的基础条件和外观初步改观。县城面积已由“九五”初的4.8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贺圈、砖井、安边等一批重点小城镇已成为农村区域性教育、科技、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定边的城镇化水平按城镇居住人口计算已达到29.8%。
定边县县委书记邵胜凯和代县长杨文海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全县社会事业发展投入资金将达到4.5亿元,仅今年即投入1.22亿元。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从l一9月份的发展势头看,以上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以建设和谐社会、打造小康定边为目标,定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风头正健!记者看到,昔日古老而略显陈旧的定边正在进行一场蝉蜕和嬗变,一个和谐发展的魅力定边正在悄然呈现。“十一五”开局之年,定边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2万人民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县域实力的跃升,并以这种跃升推动和托起全县的整体发展和跨越式发展。记者相信,定边人民用勤劳勇敢的双手描绘的美好未来实现的日子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刘仲平 本报通讯员 冯彦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