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十年路 冰火两重天:投资多却无钱赚
关于中国第一家网吧出现的时间,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个比较普遍承认的日期是:1996年11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西门外,一家名为“实华开”的网络咖啡屋诞生。 从此,“泡网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互联网在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10年间,伴随着中国网民的稳步增长,网吧的发展却经历着起起落落。
据国家文化部的统计,全国11万家网吧的经营收入,在去年已经达到了26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广东省文化厅市场处负责人介绍,广东全省现有网吧约8000家,终端机数量在60万台以上,这两个数字在全国均居于前列。而且按照有关方面的估计,广东的网吧市场仍然有发展空间。
大事记
1995年至1998年
网吧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不仅上网,开始成为游戏场所。单机游戏为主,价格10元~15元。
1996年
广州第一家网吧“清水居”诞生。
1998年至2000年
网吧数量迅速膨胀,开始大规模的业内竞争。管理放松,滋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2001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网吧专项清理整顿活动。
2002年6月16日
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25人死,12人受伤,其中多数是未成年人。该事件引发国家对网吧加大监管力度,半年内共依法取缔网吧3300多家。
2003年4月
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内网吧行业正式开始了连锁化的发展道路。国内网络游戏也开始了飞速发展。
2003年6月
文化部批准10家单位筹建全国性连锁网吧。
据国家文化部的统计,全国11万家网吧的经营收入,在去年已经达到了26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广东省文化厅市场处负责人介绍,广东全省现有网吧约8000家,终端机数量在60万台以上,两个数字在全国均居于前列。而且按照有关方面的估计,广东的网吧市场仍然有空间。
广州还可容纳560多家网吧
也正是基于这样预测,今年8月,经省文化厅批准,仅是广州就又新增了520个网吧指标,增幅达到75%,使得广州市的网吧数量超过了1200家。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张润华对此的分析是,广州10个行政区和两个县市现有常住人口约1260万,其中户籍人口约787万。按照每万人口1个网吧的标准,“广州还差560多家网吧。”
广东阳光网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宏新认为,在广东这样存在大量流动人口,而且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的省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吧的需求还会呈增长的态势。他告诉记者,近期在东莞,阳光网苑将有十几家新的连锁门店开张。
不过赖宏新也承认,网吧的主要消费群体是18岁~35岁的年轻人,生活不稳定使得他们不愿意花钱在家里装网线。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电脑、宽带的进一步普及,网吧的客人从长期来看会呈减少的趋势。“我们的一些老客户,自从家里装了宽带,就再也不来了。”因此网吧经营者也在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客人自己带水,我们可能都亏钱
记者采访的网吧经营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为高税率头疼。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规定,“单位和个人开办网吧取得的收入,按娱乐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而娱乐行业的营业税统一按20%的税率征收。加上其他方面的税费,网吧的综合税费约占营业收入的28%左右。而在2003年之前,网吧的营业税按照“服务业”征收,税率仅为5%。
网吧业主们表示,网吧虽然被列入“娱乐业”的范畴,但与歌舞厅、KTV等娱乐场所相比,其利润率相去甚远,“歌厅里一瓶酒可以卖到几百元,100%以上的利润率。网吧呢,说句不好听的话,客人自己带瓶水来我们可能就会亏钱。”
有业界人士表示,近年国家对网吧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促进了网吧的规范化和正规化,比如网吧使用的电脑需要使用“品牌机”,需要安装监控软件,经营面积必须在200平方米以上,每天的营业时间也被限定在8时至24时。与之相应的,网吧的经营成本大幅升高,利润空间缩小。
北京长沙试行延长网吧营业时间
即使在管理部门中,也有类似的声音出现。有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是2002年11月15日开始施行的,4年以来没有经过任何修改,一些规定已经不符合现在网吧发展的现状,“条例过多顾及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强调了网吧‘危害’的一面,但是对网吧作为市场主体、需要有正常的生存空间考虑不足。”
“网吧门槛如果太高,可能反而会刺激违法网吧出现。”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管理条例”的修改已经列入了今年的国务院工作计划,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下文。不过在北京、长沙等城市,已经在早些时候开始试行延长网吧营业时间。
正反两方
批评者:“网瘾”“不安全”是致命伤
网吧招来最多诟病的,是让未成年人产生“网瘾”,从而耽误学业,甚至引发危险。“以前学生们逃学,我们常常没地方去找。现在逃学,到附近的几家黑网吧中转一转,十有八九都在里面。”海珠区某中学的老师表示。
另一个主要的批评声音来自网吧的“安全”问题。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25人死,12人受伤。这一事件导致网吧成了“过街老鼠”,也直接导致了严厉的管理措施出台。
“现在回过头看,这场大火本质上是一起故意纵火的刑事案件,当然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在消防方面有严重漏洞,也有很大责任。但因此而否定所有的网吧,未免有失公允。”一位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安全条件不合格的网吧,主要是黑网吧。有合法运营资格的网吧,经营是比较规范的。”
支持者:网络门外汉 难进主流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前两年的“人人喊打”相比,如今人们对于网吧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记者对多位中小学老师和家长的采访中,多数人对孩子上网持宽容的态度。但部分家长坦承,自己不怕孩子上网,怕的是孩子以“上网学习”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蒙蔽家长。
年轻人的想法则更为实际:不少学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如果是个网络的“门外汉”,与同学就没有共同语言,也很难打进“主流”的圈子。
“与不上网的孩子相比,‘网虫’们的电脑知识肯定更加丰富,这让他们在年轻一代的‘话语系统’中享有优势。”赖宏新表示。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对于国内现在大力推动的“动漫”和“游戏”产业,网吧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网吧从诞生开始,就是和游戏捆绑在一起的。”
经营者说
中国第一家网吧——北京首体实华开
中国网吧行业的“烈士”早已转行
中国第一家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创始人曾强,日前与经济学家林毅夫、网站CEO张朝阳一同受邀出席“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1996年11月2日,33岁的曾强在北京市首都体育场西门开了第一间网络咖啡屋。那时他可没想到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1994年,在加拿大留学的曾强留意到,世界上第一个网吧在英国伦敦诞生。第二年,加拿大也陆续出现网吧。1996年,留学归国的曾强花20万元在中国开办了第一个网吧。“那时候电脑大约是3万多元一台,开网吧用的20台电脑,一部分是自己购买的,一部分来自南京一家电脑商的赞助。”网吧开业那天,北京小雪纷飞,“我们以为没人会来,没想到网吧却异常爆满。刚开始,上网1分钟要付5元,1分钟只能下载一页纸,但即使是这样,也有许多人对此极为热衷。克林顿、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经光临过我们的网吧。”曾强把这称为网吧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代,上网者以查询信息为主。
此后,中国网络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社区时代。聊天、发邮件、看电影开始在网上迅速兴起,曾强筹划他的100所连锁网吧计划。就在第69所网吧开张的时候,“蓝极速事件”发生了,政府命令所有网吧暂停营业。曾强从此离开网吧行业,转战电子商务领域。如今,网络已进入商务时代,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视频会议、视频聊天,开展网络商务。曾强笑称他自己是中国网吧行业的奠基人,也是网吧行业的“烈士”。
广州最早的网吧经营者之一——梦工厂
当年投资多 现在还不能说有钱赚
1998年杨小平和蓝丽嫦夫妇在海印广场电脑城开了第一家网吧,取名“电脑梦工厂”,算是广州第一批开设的网吧之一,当时的规模并不大,只有20多台机,总投资在20万元左右,上网的价钱是人均每小时4元到5元。
“开始我们也不是想捞钱,主要还是想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蓝丽嫦说,“如果不是喜欢网络游戏,我们也不会选择做这个。”据蓝丽嫦介绍,早期网络游戏不多,基本上玩的是“雷神之锤”、“帝国I”、“星际”等等。大家去网吧还是以搜索信息、聊天、发电邮为主。到了2000年,CS开始流行,上网的人数一下子猛增起来。2002年4月,广州市开始发放网吧经营牌照。“电脑梦工厂”提出申请,结果发现离学校不够200米,不符合发牌要求。“当时就挑了宝岗大道宏宇广场这个场地做大,投资了近300万元,有200多台机。”
2002年10月份,新网吧正式营业,占地1200多平方米,在广州是数一数二的。但上网的人一直不太多。“来我们这儿的六七成都是熟客,其中有好几十人是从1998年一直跟到现在的。”蓝丽嫦说,他们和这些客人之间已不是主顾关系,大家都是朋友。有些客人家里的电脑配置比网吧好很多,但他们还是定期来网吧和朋友们小聚一下。
谈到网吧的未来发展,蓝丽嫦表示,当年投资了那么多,现在还不能说有钱赚。目前又到了再投资的阶段。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