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非合作论坛
90年代华商讲述非洲故事系列(二)——中国制造要实现在非洲本地化
话题二: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时机成熟
根据您本人在非洲近20年的苦心经营和对中非两国商人和市场的把握,您认为,中国商人眼中的非洲市场应该有多大?我们的民营企业该如何叩响非洲大门?
“我们面临产品过剩和资源短缺”
郭栋:我想先结合自己多年在非洲的体会谈一谈。 首先,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20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上万亿美元的高度,我们的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的竞争力。但同时我们的制造加工业出现了产品的剩余积压,我们的资源储备远不能满足未来的经济增长。
而非洲目前已经是一个大市场。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到处是贫穷、落后的“二流国家”,他们有20多个国家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当然还有20多个国家仍属于极不发达国家。
“中国制造要实现在非洲本地化”
郭栋:非洲民间人士的购买力同样惊人,他们有至少750万富人,有近7000亿美金的私人资产,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乌干达总统在2003年第二次中非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足够的收入,也没有这样一个市场。”我有这样一个思路,“具备了这样的市场,而没有制造业来满足支撑,那么我们最终还会错过这样一个市场”。
非洲在制造业方面可以讲普遍相对落后,像东非、西非、中非制造业的技术最差,像我们目前的一些设备进入非洲正是合适的时候。只有你帮助它建立起一个制造产业,他们才有这么一个消费市场。那个时候,他们的商铺内就不再是单纯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还有中国当地制造业的产品。
“非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储备库”
郭栋:非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的战略的储备库,因为2020年以后我们的资源就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而非洲的矿产资源在非洲储备量很大,如金、银、铜矿,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储水量是我们长江储水量的10倍,这样一个没有污染的淡水源,说不定对于我们来说将成为淡水资源的进口来源地。
“我们要做西方企业不会做的好事”
郭栋:但是,我们不是西方国家以前搞殖民地时期那种掠夺式开发。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投资就是石油项目,这个没有什么需要掩盖和避讳的。但对于非洲国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好事。
在苏丹,我们的石油企业既把资源拿回来了,但我们又在当地搞道路、交通和医院等基础设施,以及帮助他们修建一些炼油厂,这就解决了当地使用能源的问题,也帮助当地人致富。这一点西方国家企业不会做,是中国给非洲朋友做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尽管刚开始我们投入大了一点,但是对于两国经济发展,对于我们长期受益是最有帮助的。
“欧美、印度商人保护意识比我们强”
另外就是资源开发的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的环保意识的比我们在非洲的企业要强。比如,联合国环境保护总署设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考虑。再比如,在非洲创业的几代印度商人对非洲野生动物的保护比我们强得多,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应该注意这个环节。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如果对非洲不同国家的法律和贸易壁垒缺乏了解,不但违法中国企业的损失也是很可怕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法经营,共同开发,共同建设,不仅在当地留下很好的口碑和品牌,同时也能给未来中国企业的进入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东征)
延伸阅读:
90年代华商亲历3届论坛(1):乌干达总统力挺我们
90年代华商讲非洲故事(3):我们像酋长般受欢迎
华商讲述非洲故事(4):华人创业不能只想暴富 (责任编辑:赵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