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回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南京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省委确定的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考核指标中,已有19个指标于2005年达到目标值的要求,达标率为76%。
亮点一串串数字,记载下南京5年巨变——
经济总量以高于全国、全省4.7个和1.3个百分点的增幅在快速通道上运行。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南京位居第七,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市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九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六位,成为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亮点二5年巨变,体现在经济活力的激发——
5年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了“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档次提升”的良好格局。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国资、民资、外资已呈“三足鼎立”之势,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我市非公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7%,较200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亮点三5年巨变,更体现在富民、惠民、为民——
〉〉〉恢弘画卷,见证着南京5年巨变长江二桥、三桥飞跨大江南北,地铁一号线穿城而过;“一城三区”,南京跳出明城墙谋发展,河西新城平地而起,江北、仙林、东山新市区魅力初现;建城区面积由2000年末的2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13平方公里;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目标,完成了内外秦淮河一期整治,实施了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3平方米。2005年全市造林面积是2000年的4.8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9.5%。〉〉〉富民和谐,亲历南京5年巨变2005年末,全市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五个过百万”,1.85万名失地农民进入了社会保障,16.1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进入了医疗保险。目前有7.5万城镇居民和2.66万农村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5年累计增加就业岗位45万个,超过“十五”目标5万个。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比“十五”控制目标低0.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8200多元增长至2005年的14997元,高于“十五”目标近3000元。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5元,高于“十五”目标75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发展蓝图
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向我们展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到2010年,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将达到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将下降20%;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和1万元以上。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将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