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刘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在谈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时这样表示。
前三季度,我国投资增长虽略有降温,但依然在去年同期的高位上加速;新增贷款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外贸顺差创下历史新高,突破去年全年水平。“三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表现突出的“三过”问题其实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的,直接的表现就是投资高热推动经济增长提速,背后的来源是信贷和国际收支失衡。
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顺差达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60.7%。而且顺差呈逐季增加之势,三季度实现贸易顺差486亿美元,比一、二季度分别增加253亿美元和107亿美元。顺差扩大,造成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使得央行不得不放出基础货币,加大了货币供应量,银根变松,挤压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银行系统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增强。前三季度,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2.5万亿元的计划。
在充裕的资金支持下,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许多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投资增长过快成为必然结果。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一季度的29.8%加速到上半年的31.3%,在强有力的投资调控作用下,前三季度回落到28.2%,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
当前,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状况没有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增速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三过”问题不解决,国民经济运行就随时可能出现波动;但“三过”问题收敛得若不平稳,经济运行也可能会出现波动。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我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投资,投资增幅一旦出现大幅回落,必然影响经济平稳增长;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信贷投放的商业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金融调控必须注意方式和手段;而对外贸易涉及大量劳动力就业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也须谨慎。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中央果断决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态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稳定,煤电运支撑条件较为宽松。
这些情况表明,“十一五”规划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下一步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平稳收敛“三过”,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显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1日在此间表示,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投资增速过快、信贷增速偏快的势头有所抑制,宏观调控朝着预期方向发展,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还不稳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下一步,中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使之平稳收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投资增长虽略有降温 压力仍存
9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以后,由于主要数据继续了前两个月的稳定下行趋势,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下滑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但内在的增长冲突并未消除,因此还需加大调控力度;一种观点认为,下滑趋势并不明显,后期的增长率会超过10%。我则认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使未来出现增长率明显萎缩的可能性更为明显了。
三方面因素引发投资膨胀 涨落循环病在体制
·新增贷款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双双回落 央行:宏观调控效果初显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两项重要指标,货币供应量及贷款增幅越高,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就越大。截至9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33.19万亿元,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2.1万亿元,增幅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几个月来,两项指标首次出现超过0.5个百分点的双双下滑。
年末金融调控趋向温和 信贷进一步扩张压力仍存
聚焦9月金融数据:年末调整趋温和 加息待观察
·外贸顺差创纪录破千亿美元
前9月中国贸易顺差破千亿美元 超去年全年水平
海关总署12日公布今年1至9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前3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72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亿美元,增长26.5%;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
樊纲:降低境外融资比例 采取措施缓解双顺差
我国贸易顺差有多高? 从历史和全球视野看待
(责任编辑:黄成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