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1月2日电(记者张周来、王立芳、王英诚)以沼气为纽带的中国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日新月异,目前有超过1800多万户的中国农民正在享受着生态农业带来的愉悦心情。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林官员表示,正在中国农村发生的这一革命性变化可能为东盟国家的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尽管耕地及水资源十分丰富,一些以农业为主的东盟国家未来也将面临和中国同样的问题:人均资源越来越有限,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东南亚一些国家素有使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传统,而国际上一些环境保护组织一直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在热带雨林地带种植这些油料作物会加剧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但东盟各国在发展农村生态能源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调查显示,目前越南全国牲畜存栏数为2700万头,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00万头,如果充分利用牲畜粪便产生的沼气发电,到2020年越南全国数以千计的工业化规模牲畜饲养场在提供肉类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建成数个小型沼气发电厂,每年可以生产10亿千瓦时的电力。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的趋势,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农业已从初期的生态农业户、村、乡,发展到目前的生态农业县,特别是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据农业部国际司亚非处处长唐盛尧介绍,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政府累计在农村沼气建设方面投入34.5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底,全国的沼气用户已经达到1807万户,年产沼气约7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400万公顷林地的年蓄积量,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80多亿元人民币。
在位于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沿的广西,三分之一的农户已经用上了沼气。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介绍,到2005年底,广西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灶793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超过12万平方米,在一些有水的农村地区安装了3万多台微型水力发电机,解决了成千上万农民的用电难题。
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10大重点领域之一,起步早、成效大。2001年11月,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将农业确定为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次年,中国农业部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农村生态能源成为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内容。
“我们可以分享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功经验,探讨在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领域的合作。”唐盛尧说,“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成功模式,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可以为东盟国家提供一些借鉴。”
如今,一些利用稻壳、木屑、秸秆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生物质气体发电的技术逐渐得到东盟市场的认可。中国重庆等地的稻壳煤气发电机组已经出口到东南亚的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2004年4月,中国农业部与柬埔寨农林渔业部签订了关于中国援助柬埔寨建造30座农村沼气池的协议后,广西于2004年11月派出6名项目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带着中国生产的优质器材,赴柬埔寨执行为期3个月的援建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黄文星说:“从援建项目的效果和各方面的满意度来看,中国的沼气技术水平不仅为东盟国家农村地区生态能源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广西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