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政协委员向记者表示,2001年铜像暂离新街口时,说是两年后迁回,不知究竟要拖到何时?迁回并非难事,不管是回新街口还是到鼓楼、大行宫,都不该拖。
陈庆琳是南京市政协委员,昨天她告诉记者,按照当初搬迁的计划,铜像在两年后将重新回到新街口。 目前已超期3年。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无限期地作收藏保管处理,应早日论证,拿出意见,在合适的地方重新安放,供人们瞻仰纪念。陈庆琳透露,最新消息是很可能放在长江路金陵图书馆。一句话,不管何处,都不应再拖了。
铜像回归不能再拖
对中山先生铜像早日返回南京城的问题,南京市政府明确表态,要在社会公示后民主决策。
昨天,省侨联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的政协提案答复,称“在我市选择合适的地点重新安放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对弘扬中山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我市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市一直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已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目前对安放有3种意见,一是新街口广场,二是大行宫广场,三是鼓楼广场。从论证情况看,各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下一步我市将举行社会公示,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原则,确定安放地点,并结合相关项目的建设,予以实施。”
这份答复的时间是今年5月9日,如今已过去近半年时间,仍未有任何进展。
社会公示民主决策
支持声音:
省侨联认为,鼓楼广场在空间和视野上较为宽阔,中心花坛面积较大,放置铜像空间效果好,且不会对广场景观和道路交通造成影响。广场地势较高,在其中心地带安放铜像更为醒目,路人经过能产生景仰的效果,更能显示出对中山先生的尊敬之情。省民革建议,将孙中山铜像安放在鼓楼广场,坐北朝南,同时将鼓楼广场更名为鼓楼博爱广场。
反对声音:
南大历史系副研究员韩文宁等人认为,鼓楼等闹市区车流量太多,周围高楼大厦林立,不适宜放置中山先生雕像,也不便于人们瞻仰,选择地点应首先考虑比较安静的地方,要与周围环境氛围协调。
鼓楼广场
支持声音:
南京市人大代表陶佩芬主张“将孙中山铜像请回新街口”。她说,没了铜像,整个新街口似乎失去了“灵魂”,只有商业没有文化,很多外地人、海外归来的华侨到了新街口却看不到中山先生的铜像,感觉失望和遗憾。南师大史学教授经盛鸿说,新街口是南京最大的闹市,影响较大,放在新街口更具纪念意义。
反对声音:
市政协委员陈庆琳说,中山铜像即使回归,也难与新街口幢幢高楼和浓重的商业氛围相协调。省政协委员孙观懋说:“新街口大厦林立,广场逼仄,如井底,已非当年之新街口”。
新街口
支持声音:
许多专家及市民认为,长江路环境优美,高大的法桐代表绿都特色,文化氛围浓厚,铜像放于大行宫总统府较好,也就是中国近代史博物馆,那里古朴庄重、幽美恬静的环境氛围很适合铜像“安家”。这样一来,长江路上人民大会堂、江苏美术馆,中山东路上的原南京励志社、中国第二档案馆、南京博物院,就形成一条独特的民国风景线。
反对声音:
有专家认为,如果把中山先生铜像安放到总统府,似乎突出和彰显了民国文化,但事实上“矮化”了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形象,弱化了孙中山先生铜像的纪念意义。
总统府
市民一致认为,由于历史的渊源关系,南京人对孙中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南京城内都应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但具体安放在何处,有3种不同声音。
三种方案见仁见智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64年前,孙中山铜像首次矗立在新街口广场,从此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2001年因城建需要,铜像“暂离”新街口两年。但如今5年过去了,仍未请回。铜像到底安放在哪,目前存在三种争议较大的方案,分别是鼓楼、新街口或总统府。市民呼吁,不管安放何处,都应尽快排出铜像“回家”时间表。
省政协委员孙观懋说:“今年11月12日是中山先生诞生140周年,南京曾决定在南京市区安放中山先生铜像,此其时也。”
省民革在一份关于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建议中说,南京市应选择好位置,安放好原陈置在新街口广场的中山先生铜像。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韩文宁认为,安放中山先生铜像应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日,或者元旦,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纪念日。
11月12日
安放铜像
2001年从新街口移走的是一个当代雕塑家的作品,文革前矗立在新街口的另一尊铜像则铸于1928年,由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能否将这座有着近80年历史的铜像移回它阔别几十年的新街口广场?
南师大教授经盛鸿说,新街口广场太小太挤,四周高楼林立。90年代重新铸造的铜像体积较大,放在新街口广场不好看,不如仍用原来的。省政协委员孙观懋也同意这个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周围高楼林立,铜像应用更大一些的。
快报记者 赵守成
哪座铜像
应该移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