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自1995年初启动凝聚力工程建设,至今已经10多年了。10年后的今天,该项工程现状如何?昨天记者获悉,这10多年是常熟理工学院发展势头最好、速度最快的时期,其中的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强调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据悉,凝聚力工程始于上海企业界。常熟理工学院引进凝聚力工程概念,10多年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开始到2000年间。学校学习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开展凝聚力工作经验,强调″建立关心师生员工的机制″,推动学校创建示范性高专的建设和学校的事业发展。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起到2005年间。学院力争尽快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和实现平稳转型。学校提出转型问题和“十五”发展规划,强调关心人与人才强校的结合。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在政治上,为师生员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在经济上,为师生提供发展的前景和看得见的实惠;在文化上,为师生提供多样的选择和快乐;在生活上,为师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条件。通过努力,学校在2004年5月成功地实现了升格为本科学院的目标,实现了学校发展的重大跨越。2006年开始的新一轮凝聚力工程建设为第三阶段。学校制定了“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提出了“通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较高、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本阶段学校把凝聚力工程内容拓展为高校基层党的组织整个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强调不能把凝聚力工程仅仅视为群众工作,提出着重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学术和统群组织工作,以及基层群众工作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使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协调起来。凝聚力工程取得显著工作成效,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推动了党务工作创新,形成了一套新的工作制度,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通讯员 孔爱峰
本报记者 中 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