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会议上,一些来自基层的文博工作者向记者反映,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热衷于收藏文物,他们不时被不同的领导干部请去“看”文物,而这些文物多有行贿受贿或违法收购的嫌疑。
一位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有一次,内蒙古某旗一位干部找到他,让他帮忙鉴定一件清代的青花瓷器,并私下告诉他是受旗政府委托要送给某位厅级领导的礼物,一是询问文物的真假,二是询问是否适合送给这一级别的领导。
用古玩、文物行贿打通关节在我国由来已久,而近些年来更多的投机钻营者看上了文物在行贿受贿中的价值。目前,社会上把利用古董、名人字画、艺术品行贿受贿叫作“雅贿”,因为它带有文化色彩。其实,既然是贿赂,又何雅之有?无论是行贿者还是受贿者,无非是用公权力满足私欲。
一些贪官看中文物,一是因为大凡称得上“文物”的贿物,价值都数以万计;二是文物大都能够保值,而且升值潜力巨大;三是用文物行贿受贿风险低,一旦东窗事发,那些贿物很难折算成“贿金”。如此行贿受贿,不是比使银子来势更猛、更容易达成交易么?之所以有人要给这样的丑行冠以“雅贿”之名,就是因为这些人心更贪,手更辣,一面干着不法勾当,一面还要满脸精神文明地蒙骗世人。
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贪污案中,涉案的物品就有恐龙蛋、窑变釉天球瓶等10多件文物。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原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局长王天义也热衷于“收藏”,收受他人赠送的文物达数百件,家中陈列的古董和字画之多堪称“私人博物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最后认定王天义受贿的财物主要由这些价值高昂的“礼物”构成。
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所谓“收藏爱好”会产生什么后果,而是有意为之,为行贿者大开方便之门。殊不知,如此收藏爱好,可能正是自己走向牢狱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