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远低于城区,为何市民仍不愿去郊区“宜居”?
“城市核心区只占全市面积的0.5%,却集中了北京80%以上的人口、70%以上的车辆,平均一平方公里聚集着两万辆车,交通怎么能不拥堵?”在日前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的议政会上,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戴星建议,北京可考虑变公路收费为增收养路费的可能性,降低城区向郊区的通行成本,鼓励城市人群向郊区扩散,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如果按1600万人口计算,目前北京市的平均人口密度为975人/平方公里,这个数字远远小于我国东部沿海的许多地区,按理说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交通问题。“北京的交通拥堵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分布不合理。”戴星说:“现在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15万人,这样的密度,除非把中心城区全部改成道路,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所以,想通过改造旧城拓宽道路来疏导城市交通,在北京根本行不通,必须依靠人口外移。”
按照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当郊区地产价格比城区低一半的时候,就会带来城市人口外移的巨大潮流。但目前北京中心城区的房价普遍在1万元/平方米以上,延庆、密云很多地方的房价还不到2000元/平方米,这样大的差价为何没能带来预期中的人口外移?戴星算了一笔账:“到延庆、密云走高速公路大概只需半小时左右,但从城区上高速一辆轿车单向过路收费为30元,一天就是60元,每月每辆车的过路费负担就是1800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车主宁可在城区堵车,花费更多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也不愿出城“宜居”。
造成高昂交通成本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简单的道路收费还贷体制。为此,戴星建议北京效仿重庆、天津、乌鲁木齐等大城市,用创新模式来解决道路还贷与城市人口外移需求的矛盾,将本市现行的公路收费体制改革列入规划议题,把建设宜居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变公路收费为增收养路费的可能性,“既促进人口合理布局,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又能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事。”戴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