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
图文均为新华社发 中非合作论坛会徽。会徽左翼红色“C”代表中国,整个标志是字母“a”代表非洲,寓意中非团结与合作,绿色象征和平与发展,红色表示活力与繁荣。
聚焦峰会
高朋满座
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说,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48个非洲国家都确认将派高级别的代表团出席北京峰会,40多个代表团的团长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担任。代表团人数将达1700余人。
中国还邀请了20多个联合国的有关组织,非洲的一些重要区域性组织代表列席会议。
峰会行程
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第3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及中非合作论坛6周年成果展
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胡锦涛主席迎接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并出席开幕式;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2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
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桌会议;宣读《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及中非领导人合影;中国、埃塞俄比亚及论坛下届部长级会议主办国外长共见记者
中非连心
中国政府于1999年10月提出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非洲国家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
2001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磋商会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会议决定中非合作论坛后续机制建立在3个级别上: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高官会议在部长级会议前一年及前数日各举行一次,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非洲驻华使节与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定期举行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将轮流在中国和非洲举行。
2005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高官会上,根据非洲国家的愿望,中方在会上提议,于2006年秋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非洲声音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这是我第九次访问中国,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埃及没有把中国当作一般的友好国家,而是当作兄弟来看待。”
纳米比亚开国总统努乔马:“中国是非洲人民的真正朋友”,也“是值得发展中国家信赖的世界重要一极。”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中非关系完全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础之上的,中国是非洲的朋友。”
塞舌尔总统詹姆斯·米歇尔:“中国人民是塞舌尔人民的好伙伴、好朋友。”
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布隆迪感谢中国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布中两国‘兄弟般的情谊’长存。”
尼日尔总统坦贾:“中国是非洲国家亲密的伙伴和朋友。中国的进步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并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佛得角总统皮雷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是一个开展有效对话和建立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发展潜力巨大。”
马里总统杜尔:“非洲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紧密、友好而真诚,对双方有利。非中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必将为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非合作新篇 互利合作的好伙伴
很多西方媒体现在大肆炒作中国在非洲搞所谓“新殖民主义”。有些媒体宣称,中国已非50年前无私帮助非洲抵抗“帝国主义”的那个中国,污蔑中国现在在非洲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而且,有些媒体还总是有意将中国“走进非洲”与非洲的所谓“腐败”、“独裁”和“违反人权”等联系起来,丑化中国形象。
对此,温家宝总理说:“新殖民主义的帽子绝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非洲人民修建了像坦赞铁路那样的工程,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更不要忘记老朋友。中国有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历史去证明吧。”
“新殖民主义”谬论不攻自破
“早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帮助中非建立了稳固的友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徐伟忠说。现在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贸易伙伴,非洲国家既视为机遇,也视为挑战。由于世界贸易必然存在利益纷争,非洲对中非贸易的现状有不同的声音,这本是很正常的。然而,来自非洲的这些观点成为欧美媒体议论中非贸易关系的重要根据。
2005年,日本、德国、巴西、印度等四国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益高涨,拥有联合国最多席位的非洲的态度成为关键。日本、德国等国对非洲不断加大游说力度,似乎非洲已经认可了四国入常的前景。但是中国加强了和非洲国家的协调,最后竟然扭转了非洲国家的态度。
看到中国与非洲在经贸等各方面日益密切,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欧美觉得自己在非洲的利益正在受到威胁。这样,欧美媒体和相关人士的批评,终于使“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成为了一个话题。“新殖民主义也好,旧殖民主义也好,最核心的一点,在于对殖民地的经济命脉的垄断和政治资源的掌控。”徐伟忠说。事实上,中非合作是互利的,中国在非洲占据着道德制高点。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拉动了非洲经济的增长。这和西方企业基本上只索取不回报的做法有本质区别。
新殖民主义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新提法罢了,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非关系的发展,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从而维护自己在目前世界格局中的既得利益。
中非合作走向互利共赢
近20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经济的本质越来越成为中非经贸关系的主流,并开始取代单方面的“援助”。
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正在和中国展开重要的石油合作;2004年,中国与加蓬签署石油购买协议;2003年,“中石化”收购了安哥拉近海“3号油田”的股份;而得益于中国参与的石油勘探和开采项目,苏丹甚至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过去10年间,得益于与中国贸易的大幅增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取得了近6%的年均经济增长,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还在继续,在连接安哥拉和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的1304公里铁路的翻新工程上,中国投入了5亿美元。迄今,中国减免了非洲31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债务约109亿元人民币。
加纳总统库福尔说:“中国与非洲的合作给非洲带来了急需的技术和资金,给非洲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谁还敢说这样的互利合作是‘殖民主义’?”
中非传统友谊 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广大非洲国家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给予非洲道义上的声援和物质上的帮助。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后,中国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国家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努力,为非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
从1955年万隆会议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到2005年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会议中国和亚非国家共同推动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从中国帮助非洲培训争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到非洲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中非建设者们共同用血汗筑就坦赞铁路,到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从中非共同建立中非合作论坛,到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5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非友好的一座座里程碑。
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
50年来,文化交流使中非关系更为丰富多彩,也增进了人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到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
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5年又猛增到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在非洲兴办了各类企业800多家,为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在3年前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为非洲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16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
非洲把中国“抬进”联合国
1971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联合提出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里迪是埃及资深外交官。1971年,39岁的里迪陪同当时的埃及外长马哈茂德·里亚德出席第26届联大。他回忆说,最终的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主席宣布提案获得通过,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主席话音未落,全场一片沸腾。
里迪说:“那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刻。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对我们大家而言是一个重大胜利,这个胜利不仅属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属于非洲国家,因为这是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新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席位,非洲国家居功至伟。在赞成的全部76票中,26票来自非洲国家,占三分之一强。正如人们常说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中国医疗队最受欢迎的人
今年8月,34岁的喀麦隆丰班王国公主恩古杜·阿鲁亚还绝望地以为,自己后半生注定要在病榻上度过。她因中风导致偏瘫、失语,法国一家医院对其治疗4个月后宣告无力回天。然而,令家人喜出望外的是,经过雅温得妇幼医院针灸科中国医生五次针灸治疗后,她不仅开始拄着手杖走路,而且还开口说话了。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中国援助喀麦隆医疗总队队长文洪。
但文洪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奇迹,因为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妙手回春的事例不胜枚举。自1963年向非洲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已向47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派出了1.6万名医务工作者,救助非洲民众2.4亿人次。中国医疗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有几百名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元首授予的各种荣誉。
除了救治病人,中国医生还注重“授人以渔”,把帮助受援国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视为一种责任。曾经3次参加中国赴尼日尔援外医疗队的广西医生乔世辉说,中国医疗队员每到一家医院工作,都会帮助当地医疗人员纠正不规范操作和错误观念,教他们使用医疗设备。
50年来,已经有几十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因公殉职,埋骨异国。
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辛勤劳动、精湛医术、感人事迹乃至宝贵生命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被所在国政府和人民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
坦赞铁路患难知真友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分别于1961年和1964年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地区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并为摆脱对受制于南非与南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南部出海通道的依赖,迫切需要另辟一条新的运输线。坦赞两国首先寻求西方大国和当时的苏联帮助修建这条铁路,但均遭拒绝。
1965年和1967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及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相继访华,均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桑至赞比亚铁路的愿望。中方明确表示,只要坦赞两国总统下决心,中国愿意承担投资修建,并强调这是对广大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也是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
坦赞铁路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尼雷尔总统高度评价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卡翁达总统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蓦然回首
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和非洲国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关系日益密切。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中非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非洲53个国家中已有48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3次访问非洲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高层互访总数达800多起。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非。双边关系全面、健康地进一步向前发展。
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提出了构筑中非关系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五点建议,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非友好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
进入21世纪,提升中非合作成为双方共识。为推动中非关系再上新台阶,今年1月1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倡导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随着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相继访非,中非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和非洲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国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总是率先承认,并及时给予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广大非洲国家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非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突变的考验,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广大非洲国家相继独立。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