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1月3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预计,2006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趋势,增速略为放缓,但不会出现明显下滑。在宏观调控紧缩力度不放松的背景下,四季度GDP将增长10.2%,比前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增长1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的报告指出,虽然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一些专家看来,目前的调控只是暂时性地防止了经济运行由“偏快”向“过热”转变,必须继续落实已出台的政策,着力于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深化改革,消除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基础。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李军杰认为,应当反思一下“点刹”、“预调”和“微调”的调控思想,不能重调控、轻改革,重战术、轻战略。他建议,要高度重视对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定价机制的改革,不能把要素市场改革滞后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笼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甚至规定为宏观调控的常规任务。
对于此轮调控频频动用的行政性手段,李军杰认为,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他建议,下一步的调控思路应该是把对具体行业产能的调控让渡给市场价格的自发配置,通过竞争性价格的有序波动来吸纳和淘汰产能,政府则侧重于对环保、降耗和行业准入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着力于对新上项目的审批与核准,以及对落后产能的强制性淘汰,并在此基础上维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建议,宏观调控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比如: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提高建设资金投入的效率;落实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各项措施。
天则所报告则建议,继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防止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主动或被动地与企业合谋,防止政府的企业化倾向。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