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平华)市质监局昨日公布对餐饮行业计量器具的抽检结果显示:八成以上餐饮企业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存在配备不全、未进行周期检定、计量行为隐蔽及非法使用计量单位等“猫腻”。
市质监局表示,本次抽检虽未发现严重的短斤少量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但上述“猫腻”会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花不少冤枉钱。
今年5月以来,鉴于本市餐饮企业分布广、数量多等特点,市质监局计量科与市计量研究所采取从大型餐馆入手,继后逐渐向中小型餐馆铺开的方式,随机抽查了40多家餐饮企业,其中八成以上餐饮企业所使用的计量器具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斤少量的嫌疑或“猫腻”。
本次抽检主要发现了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部分餐饮企业配备的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规定且都超过了检定周期,部分衡器从未经有关部门检定;二是绝大多数餐饮企业没有制定计量监督管理制度,更没有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三是大多数计量行为是在餐馆的厨房中进行,计量行为较为隐蔽;四是部分餐饮企业仍在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如每斤多少钱等。
市质监局计量科相关人员表示,由于计量器具存在相关问题,消费者在消费上百元甚至是数百元每公斤的海鲜时,不经意间就会白白丢掉不少钱,即便是消费其他价格不一的菜,也有可能因计量器具本身存在的偏差而让消费者多支付一定的冤枉钱。不过长期以来,迫于很难掌握证据或嫌麻烦等原因,对餐饮行业有意或无意存在的短斤少量现象,消费者只能一忍了之,虽然心里颇为痛恨,但几乎没有人为此跟商家真正较过劲。
针对这次抽检发现的情况及消费者面临的无奈,市质监局一方面希望餐饮企业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一套计量管理制度,同时最好买一个砝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计量器具进行自检;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一旦发现“猫腻”,应及时向质监部门举报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