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四合院,人们一般会想到北京那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独立庭院———北京四合院。殊不知,远在“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莽莽的月亮山森林里,被誉为“深山里的明珠”的榕江县栽麻乡大利侗寨,也有独具侗族建筑风格的四合院。
栽麻乡大利村位于榕江县东面,距县城26公里,全寨有271户人家,1200余人,全为侗族。大利侗寨不仅有侗族村寨特有的鼓楼、花桥等建筑物,有蜚声海内外的侗族大歌,还有50余株围绕在寨子四周、树龄超过500年的特大古楠木群和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更叫人称奇的是,这个侗寨居然有具有浓郁侗乡建筑风格的“干栏”式木质四合院!原来,大利侗寨共有这种“干栏”式木质侗乡四合院8幢,遗憾的是有6幢毁于清朝咸同年间的兵火,只有两幢风雨至今。其中杨氏四合院最具特色。
这幢杨氏四合院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坐东南而面朝西北,立地三楼,全为杉木结构,青瓦屋面。通面宽16.5米,通高14.7米,占地231平方米,建筑面积585平方米。楼院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天井,是封闭的四合院。楼院正面悬挂着书法笔力刚劲,结构严谨,字迹阳刻入木的“栋宇维新”巨匾,正屋则悬挂“年进朝颐”大匾。院宅耸立在青石板铺就的地基上,有立柱48根,设有24门、36窗,两个客厅,4个厨房;一、二楼上屋住人,三楼置放农具等。底屋即天井,则是家族议事、纳凉、摆古、吃饭的地方。这宅院有一奇的地方,一、二楼的各小间有“连通门”,也就是门门相同。
现在,这座已经风雨一百余年的侗乡“干栏”式木质四合院,依然屹立穿寨而过的利洞溪畔,杨氏后代有的还住在这幢古老的院里。据介绍,高峰时,这幢四合院曾有家族14户,祖孙三代,男女老少90余人共同住过。如今,这幢杨氏四合院已成为大利侗寨的一个旅游景点,是人们到大利的必去之处。
作者:王炳真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