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今开幕 本报专访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
当地人得实惠 华侨生意做大
从今日起至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中非双方企业家将就农业、水利、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进行洽谈。 近年来,中国在49个非洲国家开展了720个援助项目,并且在26个非洲国家承担了58个优惠贷款项目,中国也向这些非洲国家派去了大量人员,他们是中非友谊最直接的桥梁。为此,记者采访了在非洲不同国家的中国人,请他们谈一谈对这次中非合作论坛的感受,以及他们在非洲的生活和经历。
肯尼亚 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
采访对象:韩军 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 肯尼亚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
韩军目前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主要从事旅游业。他告诉记者,非洲国家都很重视这次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当地的媒体也作了很多宣传,相信对华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长远来看会带来很多实惠。
12年前,韩军刚来到内罗毕的时候,当地只有两三百个中国人,而现在当地的中国人已经多达几千人,当地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现在在肯尼亚有200多家中国企业,大部分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当地人。
韩军说,当地人喜欢到外国公司工作,因为待遇高,而相比其他外国公司,中国人对工人比较宽容,所以也比较受当地人欢迎。
多哥 4年就开了集团公司
采访对象:袁力 私营业主
袁力大学一毕业就去了西非多哥,4年后他已经是一家国际贸易集团的董事长。
袁力说,中非论坛的开设,给了非洲国家不少实惠,就拿减免一些不发达非洲国家的进口关税来讲,他们公司往国内发木材和金属都享受了优惠关税待遇。对于本次论坛,当地的民众希望中国政府和非洲一些国家达成共识,增加中国公民去非洲国家旅游的目的国。
对于中非之间经贸合作的加深,袁力自己也深有体会。2002年刚到非洲的时候,租的房子什么家具都没有,就买了个垫子放在地上睡觉。半年后他所在的公司撤走了,袁力自己留了下来。开始创业没有资金,后来慢慢地积累了一点资金,就开始从国内组织货源,做纺织品贸易。后来又买下了一家服装厂,替多哥军方生产军服,他们军服的布料都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再后来又陆续开了这里华人第一家报关行,第一家汽车销售行(主要销售中国制造的车),第一家华人旅游公司。随着中非合作的加深,袁力的生意越做越大。
摩洛哥 老百姓对中国企业乐观
采访对象:叶凯 中资公司员工
叶凯2001年到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一家中资公司负责业务。
谈起中非合作论坛,叶凯说,这几年来中非贸易和关系的大踏步发展,无一不是得益于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
叶凯说,最近几年,摩洛哥人对中国企业的存在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普通老百姓持乐观态度,价廉的中国商品的确降低了日常生活的成本。但当地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也因此担心中国企业的存在以及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会在市场上产生激烈竞争。
所以有人提出,在中国商品进入的同时,希望能伴有中国投资的进入。
埃及 每棵大白菜五六十元钱
采访对象:沈大勇 旅游公司总经理
沈大勇在埃及呆了12年,现在在开罗做旅游生意。刚到非洲的时候,当时开罗看上去比北京发达,酒店很多,车也很多。和北京相比,开罗12年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非洲来说,埃及的进步还是不小的。
沈大勇说,埃及几乎没有中餐馆,也没有很多副食品。大白菜是后来引进的,每棵大白菜要卖到人民币50到60元钱,生姜每公斤人民币50元钱,大蒜也要20元钱1公斤。但是,埃及人的主食大饼只要7分钱一个,水也只要2角钱1立方米,因为大饼、水、电、交通、汽油政府都有补贴。(以上丁宇岚)
阿尔及利亚
大堵车体现中阿友谊
采访对象:程超 石油服务公司员工
“我认识不少阿尔及利亚老人,说一口流利法语,但是他们都知道毛泽东、周恩来这两个名字,总念叨中国人好。而当地阿尔及利亚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更多是富裕和现代化,都梦想着有一天去中国,去看看现代化的中国。”回想在阿尔及利亚工作3年的经历,程超感概地说。
谈起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对公司生意的影响,程超乐观地估计,也许会有很多合作机会给中国公司。程超认为,中国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形象不错,阿尔及利亚的失业率很高,在那里的中国公司都会雇当地工人。
谈到普通阿尔及利亚人对中国的友好,程超还说起一个最近的故事。今年中国国庆节前夕,中国驻阿大使夫人和工作人员采购回来时恰巧赶上大堵车。几百辆车和几千人把市场堵了个水泄不通。当地人看见挂着中国使馆牌照的绿牌车,再看见车里坐的是中国工作人员,就自发地手拉手维持秩序,指挥使馆的车辆一步步挪出来。
“想想当时几千人的混乱场合,还有阿尔及利亚人主动帮助中国人,真是让人感动。”程超说。(严洁)
乌干达
当地人爱买中国商品
采访对象:李向红 贸易公司员工
李向红三年多前被公司派到非洲拓展业务,先后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工作。他说,非洲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因为“来非洲‘淘金’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非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所以竞争很激烈。不过,由于这儿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找对方向的话,还是能把生意做好的。”
在乌干达,中国的商品很受欢迎,尤其是服装、鞋帽等,由于物美价廉,当地人爱不释手。李向红负责公司的进出口和销售工作,他说,非洲朋友都爱买“MadeinChina”的商品,而且购买力不弱。正如乌干达总统曾在2003年第二次中非论坛上所说的:“如果我们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足够的收入,也没有这样一个市场。”
随着乌干达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片热土淘金。现在,大约有2000名中国人在乌干达生活。当地人见到中国人也很友好,有些乌干达人见到中国人时还会“你好”、“中国”地打招呼。(朱静远)
南非
华侨开始做起老板
采访对象:周建忠 南非上海工商联谊总会会长
对于今年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周建忠告诉记者,早在峰会开幕前几天,当地媒体就已经对峰会即将举行的消息进行过报道,并回顾了以前峰会的成果,当地民众对这一活动也不陌生。
有很多当地的华人公司对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积极关注,部分南非上海工商联谊总会的会员还随南非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峰会期间的相关活动。
随着近些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日益密切,很多华人在当地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而很多华人以前在南非主要是去打工,到现在很多新去的华侨通过资金积累,开始做起了老板。(杨美萍)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