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以来我市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市建设为总抓手,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先”。
一、“十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回顾
“十五”以来,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一系列环保创建和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制订并积极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市区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均居全省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322天,占全年的88%,居全省第2位)。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等特色工作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获得省环保重大贡献奖4个。
回顾“十五”,我们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污染源治理,企业排污总量进一步下降。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检查和监控力度,在连续三年开展的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共取缔“十五小”、“新五小”等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项目34个,关闭、取缔违法排污企业62家,责令停产23家,限期搬迁15家,行政处罚630家,大大遏制了工业企业污染。同时,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位于居民集中区和风景区的市农药厂、硫酸厂、镇江船厂、钛白粉厂、上铁水泥厂等43家企业实现整体搬迁或拆除,实施停产、转产企业20余家,焦化厂、江南化工厂的搬迁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对121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整治,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市万元GDP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4.5%。
二是启动生态市建设,城乡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市政府成立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出台《镇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围绕“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城市特色,着力做好“显山、露水、透绿、现蓝”文章。五年累计新增公共绿地3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7%,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不仅为全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批科研示范成果,也为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北部滨水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在各辖市、区全面展开。继扬中市、句容市先后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后,丹徒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京口区象山镇成为我市第一个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的环境优美乡镇;扬中市新坝村、邻丰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有14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深入开展农村“双清双美”活动,农村环境整治逐步加强,累计疏浚县乡河道287条,疏浚总长度966公里,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新模式。
三是推广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组织推动,已形成一批比较典型的实施过程控制污染、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节约型企业。比较典型的企业有:金东纸业将白水回收利用,使每吨纸耗水从16吨以上下降到9.63吨,年节水1574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220万吨,目前正向每吨纸耗水5吨以下的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索普集团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回收,每年可创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每年还回收纯碱6000吨,降低硫酸消耗2000吨,减排废水1.5万吨;江南化工厂自去年6月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已回收利用氯甲烷3300多吨,生产副产品盐1.5万吨;船山矿每年对废矿石的综合利用达400万吨。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有110家工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305项,累计节煤22万吨,节电11.2亿千瓦时,节水5.1亿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市已有17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有48家企业以及镇江新区、丹阳经济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今年,镇江市、丹阳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镇江新区列为试点园区,金东纸业、索普集团、江南化工厂、船山矿等4家企业列为试点企业。
四是加强基础工作,公众环保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从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出发,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从产业政策、整体规划、污染排放等方面严把环保准入关,有效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从2005年起,我市对所有进园区项目均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市和辖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共预审各类建设项目4000余个,被否决和另行选址的有80多个项目。各级财政和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逐年增加,“十五”期间,全市环保累计投入50多亿元(其中,2005年环保投入15亿元),一批重点环境基础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坚持环保工作从基层抓起,全面开展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企业)、绿色宾馆(饭店)、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多层面的绿色创建活动,大大促进了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意识的提高。金东纸业、中电集团被评为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
二、正确认识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保证子孙后代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深刻内涵,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讲增强责任感,是因为环保工作责任重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全国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强调指出,要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环保十优先”,从法律制度、规划决策、投入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可以预见,今后环境保护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质量的越来越重的“砝码”。从我市情况来看,环保承载能力相对较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排污总量仍然较大。2005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02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2吨标准煤,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0.92吨、1.67吨),分列全省第7位和第9位。最近,省政府与我市签订了COD、二氧化硫削减责任书,要求我市在“十一五”期间,COD比2005年下降10.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压力相当大,但又必须坚决完成。对此,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理念,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价值取向,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也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载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三位一体”,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讲增强紧迫感,是因为环保工作还有不足,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这几年我市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源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虽然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乡镇水厂,饮用水源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大气污染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但局部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仍相当严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治。三是生态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尽管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整治开山采石,坚决关停了一批非法采石企业,但一些小采石场、小砖瓦窑仍在非法生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国土资源,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四是企业排污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受利益驱使,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五是政府认识程度不容乐观。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考虑局部多、考虑全局少,“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应当看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市环保局“12369”环保热线接到的市民投诉逐年增多,去年更是高达4460多起(三四年前还只有1000多起)。每年年初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反映最多的热点之一也是环保问题。可以说,环境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已成为群众评价政府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解决的结果,要让人民群众来评价。
三、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对污染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考核,省里也已给我市下达了“十一五”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左右,全市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24%;到2012年,全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完成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压力很大、难度也很大,但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污染治理,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当务之急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化工行业专项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水是生命之源,加强环境保护,必须突出保护水、治理水。首先,要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必须采取最严格的防治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这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限期清理、集中整治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区域供水覆盖面,逐步停用供水量小、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水源地,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其次,要加强城市水系整治。要加快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雨污分流、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分开处理。以“863”水环境项目为依托,继续开展古运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力争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85%,地表水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初步恢复内河生态和景观功能,做到水清岸洁、绿树成荫。再次,要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按照水域纳污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那些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偷排以及与区域功能定位严重不符、且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必须坚决关停淘汰。
二是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根据“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目标责任书,到2010年底,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7.5万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4万吨。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完成,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必须加快燃煤电厂脱硫步伐,拟建和在建的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项目必须按期开工、建成,列入关停计划的火电机组必须按期关停,新(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所有火电厂必须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谏壁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也十分强烈。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尽快解决。要继续深入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这项工作要力争在明年全部完成。要加大对非法采石企业和小砖瓦窑的整治力度,对所有列入整治范围的乡镇,必须排出明确任务表、时间表和责任人,限期整治到位。
三是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我市沿江地区化工企业较多,如果环保工作抓得不到位,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从今年开始,全省将用三年时间,对化工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我们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整治效果。要在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引导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治污。特别是小化工企业,不仅污染突出,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严格控制小化工项目建设。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有污染的化工项目,以及国家规定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一律禁止新建;从2007年开始,对园区以外的小化工企业,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扩建项目。到2008年底前,所有小化工企业必须搬迁进入园区,逾期将责令关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化工是不少辖市(区)、乡镇的支柱产业,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绝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牺牲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绝不能因为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通过这几年的大规模投入和建设,我们的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农村和一些城郊结合部,环境保护和管理还存在很多“死角”,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还十分严重,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做好城乡环保工作。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方向,逐步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逐步推进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坚决不欠新账、逐步还清老账”的原则,每年集中抓好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因地制宜,重在实效,真正让老百姓看到环境变化,得到环保实惠。
2.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提升环境质量
我们今天的会议,也是生态市建设动员会。目前,《镇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制订出台,各辖市要根据《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要求,抓紧落实本地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创建工作:一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市区要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做好明年的复查迎检工作;各辖市要按照创建计划,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创成。二是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各地都要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要根据发展定位、环境禀赋和发展潜力,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域规划。这两大创建工作,既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力争2007年实现“一片红”(即全部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8年实现“一片绿”(即全部创建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要把这两项任务纳入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层层落实责任。
3.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少污染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优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调整二三产业比例。现代服务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要充分发挥镇江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大力发展旅游、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偏重、三产比重较低的问题。其次是优化二产内部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机械、造纸、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一格局难以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就无所作为。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改、环保投入,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环保水平和附加值,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扶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要充分发挥财政奖励资金的扶持、激励作用,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到2010年,全市20%以上的企业达到一级清洁生产标准,80%以上的企业达到二级清洁生产标准。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重点推进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废旧电子电器的综合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广泛开展节电、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是加强开发区环境监管。开发区是外商投资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加大。目前,市里正在修编开发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在修编过程中,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要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超过环境总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符合环保规划要求的项目不能进入园区;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规定;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设施,实现工业“三废”集中处置。通过加强环境监管,使开发区成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而绝不能成为新的污染集中区。
四、加大环保责任制的落实
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每个公民也有责任。从政府工作的角度讲,发展固然是第一要务,保护环境同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来谋划发展,切实担负起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的重任,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第一,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将与各辖市、区签订环保责任书。这个责任书就是“军令状”,说到就必须做到。各地要严格对照责任书中明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把削减任务、排放强度、控制指标层层分解,量化到地区和部门,落实到重点排污单位和基层。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重要责任人,必须做到尽职尽责。要健全环保工作考核、问责和奖励制度。在各类评先创优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领导干部,要启动问责程序,按党纪政纪严肃追究其责任。
第二,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环境保护需要大量投入。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环保重点工程投入接近50亿元,完成这样大的投入量,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政府要加大环保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加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和环保监管方面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辖市、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作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调动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的积极性。第三,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确保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发展环保产业。这次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清洁能源实行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真正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政策效应,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加明显的进展。
第三,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法治是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最有效的手段,要尽快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各级环保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主体,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绝不允许污染环境的违法者逍遥法外。从事环保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做保护环境的忠实卫士。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工作涉及范围广、执法难度大,特别是实施处罚时,往往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甚至被说成是“影响投资环境”。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依法执政、秉公执法,本身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法制环境;如果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才是最不好的软环境。各地都要积极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保护环保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严禁替违法者说情、打招呼。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就是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