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发起的爱心捐建活动让孩子们不再“漂流”
本报记者王代林王云文/图昨日,当阿胡喜提老师亲手升起则果小学新校园里第一面五星红旗时,这位四十多岁的彝家汉子热泪纵横———期盼中的新校舍竣工,几十个孩子再不用挤在四面透风的民房中上学了。 由本报发起、社会多方参与、凉山州教育部门积极支持的爱心捐建活动,让喜德县光明镇则果村小学的孩子们从此不再“漂流”。
红色琉璃瓦、洁白瓷砖墙、平整的水泥操场,还有操场四周挺立的雪松……空旷的则莫山谷里,崭新的则果小学最惹眼:从东向西,教室、图书室、教师宿舍一字排开。正值中午放学时分,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追逐,有的踮着脚尖朝新教室里张望。再过10多天,待桌椅板凳运上山后,他们就是这里的小主人了。身着蓝色衣服的小学生阿胡阿依怯生生地拉着老师阿胡克古的衣角,把记者带上山的米花糖分给身边的小伙伴。
喜德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新校舍修建以来,施工队克服雨期带来的困难,高质量地建成则果村小。新校园占地3亩多,有3间教室、1间图书室、教师宿舍、厕所等240多平方米建筑物。教室采用墙壁夹空设计,能保证冬暖夏凉。
在新学校建设期间,很多热心读者一直关心着则果村孩子的命运。成都的杨女士、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苏女士等多次向记者询问建校情况。11月2日,学校竣工前一天,峨眉山市的乔娟专程赶到成都,让记者捎上她特地为“一对一”帮扶的巴久约打买的衣服、食物和现金。她特别叮嘱记者转告山里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看看。
自从传出要建新校舍的消息,报名就读则果村小的学生人数从最初的27名增至91名。光明镇中心小学校长文天景告诉记者,他们为则果村小的学生免去了所有上学费用。下学期,则果村小将开设三年级课程,还将配备一位汉语老师。
记者离开时,孩子们欢呼着追逐我们的汽车。欢快的笑声洋溢山谷。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相信有一天,他们欢快的笑声将响起在山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