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
王平本报记者文铭权秋季学期伊始,绵竹市清平乡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高兴地发现,两年前从该班转学走的王沁同学又回到了他们中间。
此前,在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工作的父母送王沁到绵竹城区一学校就读,是希望她能享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条件。 如今让王沁回来上学是因为:“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在提高,在家门口上学不比城里差”。
王沁的例子是绵竹市大力实施均衡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镜头。
早在2001年该市便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学校教育资源对接,让全市农村教育达到城市教育同等水平。“十五”期间,该市教育总投入近8亿元,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达1.2亿元,全部消除学校D级危房;对各农村学校按统一标准进行大规模软硬件建设,完善各种教育设备设施。
从2002年至今,该市财政每年列支600万元,为教师补贴住房公积金,并对农村、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教师给予特别补贴。教育培训向农村倾斜,在名额分配、经费补助等方面坚持农村优先;建立和完善城区教师服务制度,定期选派城区学校后备干部、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任教;校际之间对口帮扶,各学校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共同提高。
该市财政每年还列支100万元,注入当地政府济困助学基金,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