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抓公路建设一样抓航道建设,像抓公路运输一样抓水路运输,像抓公路联网畅通一样抓水运联网畅通。”
昨天,记者从全省水运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未来五年,江苏水运事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4800公里内河航道,全国第一
江苏是水运大省,共有内河航道里程24800公里,居全国第一;航道密度达24.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十五”期间,沿江、沿海港口货物总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分别达到21.4%、18.5%和35.2%。内河航道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省水运还处在建设规模相对较小、投资总量相对较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
苏南运河年货运量相当于四五条单线沪宁铁路
水运在五种运输方式中也是最节约能源的方式,对于江苏这样的平原地区,水运每马力的运量是铁路的3—5倍、公路的50倍,如由铁路、公路运输的部分货物改由水运来完成,则可节约大量能源。
据测算,一条苏南运河承载的年货运量相当于4—5条单线沪宁铁路;长江江苏段的货运量相当于6条沪宁铁路或4条沪宁高速公路(4车道时)的货运量,据专家估计,随着长江深水航道的治理和船舶标准化、大型化的发展,长江江苏段的通过能力将达到15亿吨左右,相当于沪宁铁路目前运量的19倍。
我省决定按照“合理分工、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统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中,突出加快水运发展,从而构建起领先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
港口,实现“五四三二一”目标
江苏港口建设要实现“五四三二一”目标,即:围绕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海港群,加快沿江沿海港口建设,建成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镇江5个亿吨大港;形成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四大重点货种港口的专业化、集约化布局;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内陆地区中转联运三大运输系统;初步建成苏州太仓、连云港两个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同时,建设一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沿江沿海其他港口和内河主要港口。
航道,形成高等级航道1100公里
“十一五”期间,重点围绕沿海港口进港航道、长江深水航道、京杭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加快推进航道建设步伐。
在沿江沿海港口深水航道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国家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和向上游延伸工程,力争12.5米水深航道在2010年延伸至南京港,使5万吨级船舶可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或减载后直达南京港,满足15万吨级散货船、集装箱船可乘潮或减载后直达南通港、苏州港。
京杭运河苏北段完成二级航道整治和5座三线船闸工程,苏南段建设“四改三”工程,完成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苏南干线航道网加快建设芜申线、锡溧漕河、申张线航道,开工建设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苏申内港线等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进连申线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建成盐灌船闸和焦港船闸。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四级以上内河航道490公里,初步形成通千吨级船舶的1100公里的高等级航道网,干线航道达标率由23%提高到32%,基本形成高等级干线航道网的主骨架,初步沟通所有重点港口、资源产出地与消耗地。
全省造船能力达1000万吨
为了配合我省水运事业的发展,我省将发展以南通、靖江、如皋等为重点的远洋船舶建造基地,以高淳、仪征、宿迁造船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内河船舶建造基地,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各具特色的船舶产业集群。远洋船舶重点发展20万吨级散货船及5—10万吨级中转船,3000—4000标箱集装箱船,30万吨VLCC及LNG船,力争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苏品牌船型;内河船舶着力发展系列化、标准化、大型化运输船型。到2010年,全省造船能力达1000万吨,其中,海运船舶造船能力达700万吨。本报记者刘玉琴姜圣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