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南京门可罗雀、经营几乎难以为继的南京龟鳖自然博物馆等场馆的展品搬到丹阳后,大受追捧,冷热两重天的遭遇令科普人员感慨万千——昨天,由省科技厅、丹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江苏省科普场馆科普巡展丹阳行”活动正式开幕,记者在丹阳巡展现场见到的一幕耐人寻味。科普经济应该怎么做才能叫好又叫座?商业运作能否“激活”科普场馆,寻找一条双赢的出路?记者昨天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场
龟鳖走俏大巡展
在丹阳巡展现场,记者看到几乎所有展品前面都围满了兴趣盎然的参观者。南京龟鳖自然博物馆搬来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各种龟鳖标本,参观的孩子们纷纷凑上前摸来摸去,最后为了防止标本损坏,工作人员不得不上前“挡驾”。孩子们对于各种龟鳖的习性也十分感兴趣,一个个不停发问,解说员的嗓子都说哑了。此外,像南京地质博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展出的中华龙鸟化石、各种各样的矿石展品都大受观众欢迎。
反差
南京场馆游客稀
记者昨天回宁后特地赶到位于乌龙潭公园的南京龟鳖自然博物馆,却发现这里非常冷清。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中,几乎所有人都是过门不入。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有次自己突然兴起带孙子来此参观,估计为了省电,馆内都没灯,自己进门后管理员才开灯。
与龟鳖馆同样遭遇尴尬的还有不少科普场馆。在昨天丹阳巡展现场,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博物馆目前还是以研究为主,别看刚开馆的时候火过一阵子,现在该馆的参观人数双休日每天也就一百多位散客,平时除了团队参观外,人就更少了。因为跟鸡鸣寺靠在一起,有人在花20元买门票进来之后,一看原来不是鸡鸣寺,竟然要求退票。同样,昨天参加巡展的地质博物馆、地震博物馆等也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
出路
商业运作脱困境
提到科普场馆的商业化运作,常州恐龙园常被作为成功范例。其成功在于,在当初规划时就采取了企业化运作方案。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商业运作模式无疑是为民间资本参与科普寻找了一条双赢的出路。另外,商业运作也更容易激发员工的生存危机感和积极性,使整个场馆一直处于竞争和上升状态,充满生机活力。这种商业运作除了娱乐餐饮的开发之外,也可以尝试将“死”展品变活,走出展馆,与其他单位合作运行一些科普体验活动,争取更大的观众群体,使科普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徐晓风文/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