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师妹同患白血病续:“俞玲,一定要坚强!”
新快报记者 陈晶晶
老同学呼唤俞玲苏醒,亲人卖谷卖米筹措救命钱
“俞玲,我们是你以前的同学,我们来看你了,你要坚强啊!”昨日,俞玲的高中、大学同学来到了ICU病房里,通过闭路电视看望她,并轮流和她说上两句话。 听到同学的呼唤,刚刚从昏迷状态醒过来的俞玲痛哭起来,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她只好用尽所有力气在护士拿着的黑板上潦草地写下了三个字:“谢谢你!”
虚弱的俞玲连字也写不下去了。因为疼痛,只要镇静剂的药效一过,俞玲就会烦躁得大叫大闹,医生只好把她的手脚都绑起来。看到前几天还一起的同学在这样的痛苦中煎熬,在场的学生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因为俞玲在ICU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探望时间,俞玲的父亲、哥哥、姐夫前几天都在医院一楼的大堂里守候。俞玲的同学来了,俞玲的父亲还勉强跟大家说说话,同学走了,这个无助的庄稼汉子就只好大厅里抱着头痛哭。
十年前,因为穷得连粥都喝不起,哥哥、大姐、二姐小学还没有毕业就相继辍学,为的就是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家里年纪最小、最聪明乖巧的俞玲。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集聚全家希望的俞玲,大学才读了两年,突然被送进了医院的ICU病房。“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起供她读书,没想到这突然一身病害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上天有这样的安排。”一直在医院负责守候俞玲的姐夫黄先生说。
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农村家庭来说,俞玲的父亲想到的,就是回家把剩下的几担谷卖了,再把那十几只鸡也卖了,给俞玲凑点钱。只可惜,就算他能卖一个好价钱,也不够来回的路费,更别说每天5000元的治疗费。“没有办法,能筹一点就是一点。”俞玲的父亲含着眼泪说。
“俞玲的爸爸曾经想让俞玲回家治,但是我不同意,我要这个细妹!”黄先生坚定地说。但同样打散工的他,现在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有问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学校的同学每天募捐送来的钱。现在俞玲医院的账户上,只剩下700元了。
“俞玲的妈妈来了,我们都没有让她上去,怕她承受不住。”姐夫黄先生说,俞玲的妈妈现在还蒙在鼓里,只知道女儿病了,却不知道病得那么严重。
公费医疗每人才21元,重病面前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杯水车薪,俞玲的班长无奈表示———“我们只能向社会募捐”
新快报讯 (记者 陈晶晶)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患重病的个案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不少来自贫困家庭,而目前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却显得无能为力。
据了解,广东公办普通类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基本采用公费+医疗保险的模式。公费部分由国家统一拨款,一直依据的是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标准,每人每年60元,直到去年才提高到100元的标准。“但现在全校学生有1万人了,政府还是按照1998年2000人的规模拨款。”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医院李映章院长告诉记者,按照这个标准,全校学生的医疗费才21万,平分每个学生的头上就21元,根本不够用。除了公费外,学校也组织学生购买社会上的保险,以自愿为原则。而省教育厅曾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广东省高校购买医疗保险的一家指定保险公司,承保内容为住院险+意外险,学生每年交纳30元,一旦出现重大疾病或意外,最高能获得3万元的赔偿,目前广东高校多数是购买这项保险。“两个学生已经来咨询有关理赔的事项,但她们的情况按规定最高只能获得2万元赔偿。我们争取一下,最多也就三四万元。”
此外,“广州市学生重大疾病扶助治疗专项基金”也对患有白血病等九种重大疾病的大中学生提供2.8万—3.3万的资助,但只适用于市属两所高校的学生。据了解,尚无类似的基金面向省属高校学生提供资助。
“我们已经向学校申请了困难补助,医疗保险只能事后才赔。这些手续都很麻烦,而且也是杯水车薪。”俞玲的班长黄熙说,目前最快的方法也只能向社会募捐了。
据了解,广州市劳动保障局今年9月借医保政策大调整之机,已经向市政府提交了要把大学生纳入医保体系的请求,但具体是教育部门、卫生部门、还是劳动部门负责主管,目前还没有落实。但曾经担任高校医学会会长的李映章认为:“高校学生人数如此庞大,政府负担太重,不太可能承担。”
50学子街头筹款三千多
新快报讯(记者 王华平 实习生 李院乐)昨天上午10时,近50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子带着募捐箱走上街头募捐。截止到下午2时共筹得3700多元。据称,在校团委和共青团海珠区委的支持下,同学们已和伊利、蒙牛等企业取得了联系,下一步除了上街募捐,还会走街串户义卖。
捐款联系方式
俞玲电话:13415810974
捐款卡号:工行江南中支行9558803602161323027
孙倩雯电话:31646844
捐款账号:工行中华广场支行3602054301033262075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