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11月4日讯: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闭幕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说,我国目前已达到48%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大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等为代表的育种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等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五大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促进了农产品花样翻新,加快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和创新。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水稻、小麦、大豆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核心种质,用5%的种质资源可代表90%的遗传变异;克隆了42个抗病、矮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基因。选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29个,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65个,60%的成果在示范区内推广应用,新增总产值约112亿元。
———超级稻研究与推广成效显著。通过联合攻关,育成了28个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株型优的新品种,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超700公斤,10个品种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超800公斤,研究出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等区域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目前超级稻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125亿公斤左右。
———转基因抗虫棉及三系杂交棉取得进展。已有46个抗虫棉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27亿亩,农民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用量60%至80%,减少了虫害。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80元至220元,累计增收节支约220多亿元。同时,采用基因工程和传统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国际上选育成功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应用的转双价抗虫基因的三系杂交抗虫棉“SGKZ8”,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
———基因工程疫苗和动物克隆技术取得突破。在国际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和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可同时抗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重大病害。2005年以来,已在全国应用8.2亿羽份。中国农业大学还成功克隆了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培育了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而且还产下“龙凤胎”,在国际上首先证明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具有正常繁育生殖功能。
———渔业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大菱鲆、鲟鱼等苗种的人工繁殖及配套养殖技术的突破,已经形成产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双浮管升降式深水抗风浪网箱,已取得40多项国家专利,大大提高了海水养殖集约化、现代化、无公害程度和向外海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速度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2005年,在全国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养了近10万个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与普通农户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增幅10%%以上,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范建)(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