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事隔一年,阎崇年还是一眼认出了去年读书论坛上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记者面前的他虽然年逾七十,但依旧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来深圳的当天,他还在央视录制《明亡清兴六十年》。月底之前,人们就可以看到这个专题的下半部分。
晶报:最近发生了一件让很多历史学家不高兴,并且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大争议的事情:上海修改了历史教科书,淡化了王朝兴替、暴力斗争等一贯的主线,代之以所谓的文明发展史,您赞成这种做法吗?
阎崇年:我没有看过上海新版的历史教科书,不方便给它定性。但总的来说,我是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而且改得越早越好!我们传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文化发展史、科学发展史、各民族交流史又涉及得太少,把它们放在从属地位,这样的结构不太合理。
晶报:这样下去是不是容易扼杀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阎崇年:对。
晶报:我记得您去年来深圳出席读书论坛的时候告诉我,《清十二帝疑案》之后要在央视开讲袁崇焕,为什么后来改成了《明亡清兴六十年》?
阎崇年:今年6月开始做节目的时候,就是准备只讲袁崇焕,两讲便结束。可是《百家讲坛》的制片人非要让我讲48讲。于是我决定把袁崇焕放在明亡清兴的大背景下进行解构。用袁崇焕作为线索,折射这60年的风云变幻。现在前24讲已经播完了,后24讲正在录。来深圳的当天上午刚录完一讲,估计这个月就会开播。
晶报:您说过明亡清兴这60年是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年代。袁崇焕冤死、李自成进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把这60年比作一场大戏,您认为它在历史上是悲剧还是喜剧?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崇年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主编《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第七辑等14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北京史论文2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