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背景
据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到9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4.43亿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9部。也就是说,大约每3人就拥有1部手机。近几年来,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和手机生产量均稳居全球第一。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联络通讯工具,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有谁设想一下,如果把手机关掉24小时,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变化?你的心情会不会有某些不适应?
海口九成市民有手机
手机使用的普遍性如何?记者通过调查走访、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在50名市民中调查了解。这50名市民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涉及了公司职员、记者、律师、学生、警察、公务员、教师、医生、自由职业者、酒店客户经理、茶店服务员、商人、装修工人、清洁工等10多个职业。调查结果显示,被采访的50名市民中只有5名没有手机,其中2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1名是在校大一学生,1名是清洁工,1名是茶店服务员。其余的45名市民均使用了手机。
从使用时间上看,有38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占调查总数的76%;使用时间最短的也有1年半。从每人拥有的手机数量来看,只拥有一部手机的有33人,占总数的66%,既有一部手机又有一部小灵通的有9人,占总数的18%,同时拥有两部手机的有3人,占总数的6%。
近年来,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以海南某高校大四的一个班为例,该班有学生64名,这64名学生每人都有一部手机,其中有些学生的家庭状况并不好,可是由于找工作、交际、碍于面子等原因的影响,手机的普及率在该班还是达到了100%。本报热线近日还接到一名高二学生的投诉,该学生称,他们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他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于是投诉。记者便问他:“你现在高中,学习这么紧张,还用手机干什么?”该学生的回答振振有词,大大出乎记者的预料:“和朋友联系啊,没有手机怎么联系?”
您每天开机多长时间?
您的手机每天开机多长时间呢?记者在该45名市民中调查得知,除了开会等特殊原因以外,平均每天开机都在8小时以上。其中8—12小时11人,占24.4%;12小时—24小时21人,占46.7%;24小时开机13人,占28.9%。
开机12小时以上的37人,占了拥有手机的45名市民中的82.2%。除少部分是工作的特殊需要,其余均是因私人原因开机,主要有担心朋友找不到自己、便于和亲人随时取得联系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开机时间这么长,无意识这样做,好像这样心里才塌实。小张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手机还开着机充电,我总是觉得可能会有朋友找我,我怕关机之后他们联系不上我。时间长了,晚上休息不好,睡觉不塌实……”
每天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的13名市民之中,记者2名、自由职业者3名、大学生5名、商人2名、律师1名。吴先生说,他之所以手机时刻处于开机状态,是因为职业的特殊需要。因为他是一名热线记者,按照单位的要求,手机必须时刻开机,这样有了突发事件,才能保证及时出发到现场采访。
大学生小黄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每天开机,是因为女友在外地读大学,他对她很挂念,所以他们两人都确保能随时联系上对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今年面临着找工作,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投递了数十份简历,简历上他都把手机号码留了下来,虽然明明知道晚间用人单位不可能和他取得联系,但他还是24小时把手机开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外出的时候,您最想带在身上的东西是什么?记者对其中20名手机用户进行调查,经统计得知,排前3名的必带物品是手机、钱包和手表,其中手机排第一,而且20名市民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手机。有些市民还特别强调,手机的充电器一定要同时携带,因为他们觉得,手机无法离开自己,如果一旦离开,肯定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市民孙先生甚至对记者说:“如果规定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也会选择手机,没了它,我的心里肯定不安。” 关机24小时多数人会不安
每天用手机都成了一种习惯,假如让你关机24个小时,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被采访者表示,如果自己的手机整整24小时处于关机状态,他们会产生焦虑不安、担心、强迫和抑郁等情绪。
1、焦虑不安。“如果关机24小时,我肯定会坐立不安。”在海口一家药业公司做销售工作的刘先生对记者说。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他需要长年到广东、昆明等地出差,手机就成了他与公司联系的最主要工具。他所在的公司有规定,凡是单位打去的电话,员工必须及时回复,否则将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罚,因此无论是洗澡还是上厕所,无论睡觉还是出行,刘先生和手机总是形影不离。刘先生设想,如果关机24小时,他肯定会处于不安之中,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情。
2、担心。市民詹小姐对记者说,如果让她手机关机24小时,她会因男朋友可能联系不上她而担心。詹小姐的男朋友在三亚工作,平时每天晚上都通一次电话,如果她的电话关机了,男朋友可能很着急,她的心里也肯定因此而担心。“他会怎么认为?他会不会担心我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事情?他会不会担心我病了没人照顾......”等等,一连串的担心随之而来。
3、强迫和抑郁。“如果让手机关机24小时,我怀疑自己会患上强迫症。”大学生小林告诉记者。小林从大一下学期买了一部TCL手机,大三的时候他又换了一部诺基亚手机,手机和他一直形影不离,每天有事没事的时候,他总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有没有人给他发短信。虽然短信也有铃声,但是他总是担心自己不注意没有听到,经常翻看手机成了他下意识的习惯。“手机关机了,我肯定会时不时地把它拿在手里看一下,总想把它打开,那种强迫和压抑的滋味我肯定受不了。”小林说。
4、害怕。“关了手机,那不是找死吗?”武先生作出了如此的反映。他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必须24小时开机,而且要随时准备接听。“别说关机了,即使打来的电话我没有听到,我都可能受到处罚。现在我接电话都快接成神经病了......”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什么感觉呢?调查发现,除了以上种种情绪以外,约占64.4%(45人中有29人)的被采访者表示,手机是他们随身携带物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他们将非常着急,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手机让人际关系生疏了
手机的使用,一方面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但另一方面,手机也使人们之间直接见面的机会减少,使得一些传统的通讯方式,比如书信等,有所减少。手机让人际关系亲密了,还是生疏了?接受记者调查的20名手机用户中,认为关系变亲密的有7人,占35%;认为疏远的有9人,占45%;认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的有4人,占20%。其中,认为手机导致人的关系疏远的占了相对多数。
甘先生认为,人人拿着手机,好像人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实则不然。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思念朋友或者家人的时候,便在书桌前写家书,用笔倾注于所有情感,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真切的思念,接下来便是每天深深地期盼着回信的幸福一刻快点到来。现在虽然通讯发达了,大家有事只要拨几个号码,马上就能听到对方声音。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容易实现,人们之间串门少了,书信少了,可能是人们交往起来太容易了,就不会备感珍惜,总觉得没有原来的时候关系亲密。
专家帮你克服手机依赖症
现代人的确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一旦离开,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产生焦虑不安、烦躁、强迫、抑郁等情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海南维情商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告诉记者,以上现象可以统称为一种新的“病症”———“手机依赖症”。
王老师认为,导致这一“病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离开了某个适应的东西后,潜意识里对周围的恐惧。一般来说,人们担心的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怕由于手机不在身边而耽误一些事情。
在过去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根本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焦虑。手机普及后,一旦出现手机没电、欠费、丢失等现象,这种从“有”到“无”的落差就会陡然出现,从而导致一些人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出现头疼、头晕等身体上的症状。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手机依赖症”的产生是现代人的“三重疏离性”所致。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普遍存在“三重疏离性”,主要表现在:现代人与大自然疏离,人与自然越来越远;人和都市疏离,现代人对都市生活厌倦、疲惫,把一切精神寄托在了网络上;不少人精神空虚、孤寂,而又渴望与人交往、沟通。而手机恰恰满足了人们的交往欲求,在很大程度上被人所依赖。
王老师建议,“手机依赖症”只是一种心理反应,只要掌握合适的方法就不难克服。克服手机依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端正认识并转移思维。
1、端正认识。要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中,手机只不过是众多通讯交往工具中的一种,没有什么神秘感,不要把手机看得太重。人们既然能够制造出手机,就能很好的利用手机,手机只不过是人们的工具,人们是手机的主人,而不是被手机牵制的“奴仆”。
2、转移思维。丰富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尽量不去想和手机有关的事,或者将手机转到固定电话上。图片均由刘孙谋摄
小测试
您有“手机焦虑症”吗?
1、你常把手机放在身上吗?
2、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响了的幻觉?
3、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总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4、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
5、你是不是总在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6、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没有信号时,你会对工作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吗?
8、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如果上述问题的回答有一半以上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患有“手机焦虑症”或者有染上“手机焦虑症”的倾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