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动物王国”的守护神
武警西藏森林总队官兵保护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纪实
法制网通讯员 李凌志 冯硕 张云生
走进茫茫雪域林海,清澈透底的江河、圣湖,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层峦叠障、万木峥嵘的莽莽原始森林……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欣然展现在眼前。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繁多,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有1000余种,特别是藏东的林芝、昌都一带,还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和“未来遗产保护网”。然而,由于保护力量薄弱,无数的藏羚羊、藏牦牛、黑颈鹤、野生鹦鹉等稀有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遭到野蛮的盗猎。
2001年12月,400多名官兵齐集青藏高原,以武警西藏森林总队第一代创业人的身份,成为保护雪地高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坚决打击盗猎分子
为方便藏羚羊迁徙,寻找水草,青藏铁路双湖到不冻泉段专门设计了33条藏羚羊迁徙走廊。但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却抓住藏羚羊过通道时行动缓慢的时机,进行堵截和猎杀。武警那曲森林大队官兵和林业公安的同志们把这些路段作为巡逻守护的重点,有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猎杀藏羚羊的嚣张气焰。
一次,官兵经过3天跋涉,由那曲地区布沧格进入海拔5200米的安多县乌色乡。从牧民口中他们得知“昨天下午约10辆车从这里经过,向西北方向去了。”
根据判断,官兵断定这一伙人很有可能是去往前方150公里藏羚羊相对集中的雪那核心区。于是他们顾不得头痛、胸闷、眼胀、呼吸困难等强烈的高原反应,向西北方疾驰而去……
第二天,追击分队终于发现了牧民说的那一伙人。“你们已经进入雪那保护站核心区,我们要依法进行检查。”官兵们一边喊话,一边收缩包围。盗猎者一看大势已去,驾着车疯狂地冲向包围圈,还不时地开枪顽抗,子弹从官兵们的耳边“嗖嗖”飞过。
官兵们一边紧追不舍,一边与前方100公里的卡站取得联系。最后,经过2小时的艰难抓捕,14名犯罪分子全部落网,缴获藏羚羊尸体39具。
为动物营造美好家园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湿地———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圣城拉萨市西北部,素有圣城之“肾”的美誉。部队进驻前,当地农牧民把这块湿地作为放牧的首选地,不仅破坏了湿地的水生植物和草甸植物,而且直接导致湿地的水位逐年下降。部队担负保护湿地任务后,官兵自己动手制作了图文并貌、简单易懂、印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宣传标语牌,固定在湿地四周,同时利用值勤之机宣传保护湿地的条例法规,使这里藏族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拉鲁湿地又恢复了原有和谐与美丽。
今年5月的一天,有位藏族老人牵着十几头藏牦牛在湿地放牧,正在执勤的二中队官兵上前耐心劝阻,没想到老人根本不听,而且还冲官兵们嚷道:“这儿的草这么好,不让牛吃让谁吃,再说我的牛几天都没吃饱,饿坏了你们赔啊?”官兵们劝说了好长时间,老人就是不让把牛牵出去。
一看这种情况,藏族士官单增顿珠说道:“大家先别急,老人家现在正和我们别着劲儿呢,我来想办法。”说完,他就带着3名战士跑出了保护区,不到半小时,他们4人每人抱着一大捆草回来了,顿珠用藏语对老人真诚地说:“我也是藏族人,在这里放牛是犯法的,您还是回家喂牛吧,今天您就先让牛吃我们割的草吧!”老人看着满头大汗、浑身是泥的战士,嘴里一边重复着“金珠玛咪哑咕嘟”(解放军好),一边牵着他的牦牛走了。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都要到湿地越冬。由于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黑颈鹤非常警觉,人很难接近,可惟独见到身着橄榄绿的武警森林官兵,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或飞落到巡护桥与官兵“交谈”,或与官兵在湿地戏耍。
事情的缘由还得从去年冬天说起。当时,官兵们正在湿地巡逻,忽然从远处的芦苇丛中听到了几声黑颈鹤的哀鸣。顺着声音寻找,大家在芦苇丛中的草甸上发现一只腿部受枪伤的黑颈鹤,官兵们就把它带回了营区。经过一周时间的细心照料,受伤的黑颈鹤很快恢复了健康,被重新放归湿地。以后,每到官兵们在湿地巡逻,都会有成群的黑颈鹤在大家身边飞舞。后来大家发现,原来领头的黑颈鹤正是曾被官兵们救过的那只,官兵都说黑颈鹤是来认亲的。
林芝地区察隅县位于西藏东南部,气候怡人,森林资源丰富,近百种珍稀野生动物繁衍生栖,其中又以数量稀少的野生动物———鹦鹉最为珍贵。然而,不少不法分子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偷捕、贩卖野生鹦鹉。为了野生鹦鹉能有一个欢乐的家园,武警察隅森林中队的官兵行程三千公里,深入林区、农牧区向驻地群众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不到3年时间,就查获非法偷猎人员300多人,缴获偷猎工具500余件,放生野生小鹦鹉近200只。
由于野生小鹦鹉单独生存能力差,重新放生不易成活,中队官兵就为一只只小鹦鹉建起了临时的“家”,对它们细心呵护。今年9月10日这天,中队全体官兵为自己“家”里一只只长大的野生鹦鹉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仪式上,官兵们亲手将50多只美丽的鹦鹉放飞大自然。这些与官兵们相处了40多天的鹦鹉在官兵们恋恋不舍的注视下飞向远处的森林。(责任编辑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