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苏州十一月五日电 题:苏州缂丝工艺师为故宫博物院修复明清龙袍
作者 徐燕
北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珍藏的明清龙袍坏了,寻遍全国无人能补,最后来到古城苏州找到缂丝世家王家第五代传人王嘉良。这两天,王嘉良全家正在做着积极准备,修补工作即将开始。除了修补这件龙袍,王嘉良还肩负着为故宫博物院仿制一件明朝龙袍的重任。
缂丝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是以蚕丝为原料,花纹像雕刻一样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它织法独特,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自元代始,缂丝被用于皇室贵族袍服,清代皇帝龙袍中,缂丝是最珍贵者之一,因此,缂丝曾与帝王们生活紧密相连。缂丝与苏绣并称为姐妹艺术,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进中原。五代梁时,就有缂丝作品《金刚经》。而至明清时期,皇帝的新衣已大都由苏州缂丝艺人进奉。
今年六十八岁的王嘉良出生于苏州相城区张花村,其祖孙五代精通缂丝手艺。作为缂丝世家的嫡亲传人,王嘉良自十五岁就开始学习缂丝技术,五十三年的缂丝生活使他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手艺,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双目依然清晰明朗。谈起那些因缂丝闻名一时的祖先,他的言语充满了骄傲与兴奋。“当年,我的曾祖父王新亭曾经坐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为慈禧太后缂制了《八仙庆寿》袍料,做成了披风,成为一代名匠。”至清末,仅有苏州一地承传了缂丝这一稀有的传统工艺。
如今苏州相城区的张花村更是以“缂丝村”闻名于世,喜欢缂丝的商客慕名前往争相订购。王嘉良祖上秉持“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自第一代王金亭,传至王嘉良曾祖王新亭,又至祖父王锦亭,再至父亲王茂仙,传至王嘉良时已经是第五代了。然而如今,被列入非物质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缂丝艺术已流落民间,濒临失传的危险,王嘉良把手艺传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两个媳妇,王家全家八口人现在都会缂丝。
据王嘉良介绍,接到任务的这几个月里,王嘉良父子已五次上北京,就修补和仿制龙袍一事和故宫博物院进行研究商讨。他和儿子专门去长陵看了那件需要仿制的明朝龙袍原样,这件已经风化的龙袍以龙、寿、蝙蝠和火焰图案为主,仿制难度相当大,大概需要用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而仅需修补的清朝龙袍以云、龙图案为主,相对简单一些,修复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目前,王嘉良全家分工明确,各就各位,缂丝需要的五彩丝线等材料也已经准备完毕。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