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珍爱生命、关怀出行”为主题的道路安全互动宣传活动最近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绍兴等10个城市同时展开。这一活动将历时4个月,500位经过系统培训的“安全天使”深入各地加油站、汽车维修中心,与车主进行交流。 搭建这个互动平台的,不是交通管理部门或其他公益组织,而是一家开张刚满1年的汽车保险销售和服务机构——“车盟”。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3个月过渡期已过去,加之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逐渐提高,汽车保险市场将越来越大。类似“车盟”的车险中介及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走上前台。
数量已不少,品质待提升
其实,伴随私家车进入中国家庭,车险早已是保险市场上一块巨大的蛋糕。根据中国保险学会的统计,1998年,我国汽车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险,成为财产险的第一大险种。去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855亿元,占全部财险业务的70%,而今年1—8月,这一数字已达到705.92亿元。
与此同时,车险中介雨后春笋般涌出。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车险中介业务的大大小小机构已近2000家。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也由“自养”大量保险代理人向与中介合作转变。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保险中介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车险中介,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保险市场越发达,中介就越重要。在发达国家,车险销售主要靠代理机构,其占车险保费收入的比例近80%。“车险中介对分散事故、维修等环节的潜在风险,完善汽车产业链内涵价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郭峰说。10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车险销售和服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都对车险中介的发展长期看好。另一方面,尽管目前车险中介的数量已经不小,但真正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还没有形成,整个行业的品质还有待提升。
创新服务模式,在竞争中取胜
目前,车险中介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在市场中塑造品牌,以吸引更多的车主和争取更多的保险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许谨良认为,车险中介是汽车消费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分工,把车险服务与其他汽车服务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诚信是树立品牌的灵魂。
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取胜?业内人士和专家都将眼光瞄准了创新服务模式。“车盟”提供了一个创新范本,其业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建造”了一个车险超市,车主可在其中货比三家,并可享受送单上门、全程代办、维修救援等个性服务。这种操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营销,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目前,“车盟”在上海已有1万多名会员,在全国设有15家分支机构,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200万美元。10月,“车盟”还成功获得了华登国际和德同中国投资基金等海外投资机构上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些新模式的优势,都是过去传统的车险中介模式所不能比拟的。“车盟”创始人、CEO林振说:“目前市场已进入车险行业资源优化配置阶段,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减少车险交易环节成本,与保险公司、车主实现共赢,是我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4000万辆,但承保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由42家从事财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和近2000家车险代理机构组成的这一市场,必将重新洗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介委员会认为,车险中介现在正经历由扩大业务规模向提升管理效益蜕变,区域市场也将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