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赎回所有股票基金。”上周,上海一家大型企业下属财务公司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一直是众基金公司的追逐对象,此前也一直按比例在华安等几家大型基金公司配置基金投资。但现在的形势不允许他们继续大量持有基金。 这家财务公司基金投资态度的转变,无疑代表了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
“华安基金事件再次暴露出基金业的管理漏洞,管理层必须深入治理基金行业。基金需要严查,但另一方面,市场行情的稳定也需要顾及。”11月1日,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目前管理层也面临两难。“券商只能算是一个‘散户’,基金对市场的影响远大于券商。”上海一家券商老总对记者感叹,目前证券公司投资于股市的资金量只有300亿元左右,而整个基金行业则有5000亿元。对基金的治理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大波动。
南证案成整顿契机?
“谁都知道基金行业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也决不止华安一家有问题。基金面临全行业整顿是必然的。”前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南方证券的百亿元巨亏,没有之后一系列券商黑幕的揭开,管理层不可能下决心彻底整治证券业;同样,华安事件也将成为一个契机,管理层对基金行业展开全面深入治理已经箭在弦上。
“我们开始考虑‘华安事件’可能给股市带来的下跌。”益邦投资的袁洪波表示,目前他担心“华安事件”是否会牵出一系列的“基金黑幕”,股票仓位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同时坚决回避基金重仓股。他认为,尽管管理层会尽量降低治理基金业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但是决不会因为维护行情而放弃治理基金。有资料显示,2004年管理层曾收到上千份揭发“基金黑幕”的举报,当时也对举报中部分较严重和具代表性的事件立案调查。但由于当时沪指正处于1300点的5年最低点,为了避免对基金持有人和证券市场造成过大负面影响,侦查工作进行的相当低调,至今也没有对外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实际上,彼时监管层“避免对证券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相反,基金“利益输送”有恃无恐。
另一方面,就目前股市实际情况而言,10月24日沪指直上1800点,多数投资者仍继续看多;随着社保、保险、QFII等机构资金的壮大,管理层也不必过分依赖基金维护行情。而六中全会提出的破除“强势特殊利益集团”也为证监会采取强硬措施奠定了基调——在上海社保案中,中央政府展现出一查到底的决心,证监会也在全力配合。“管理层已经腾出手来了。”前述人士表示,随着券商整顿工作告一段落,将基金业治理纳入工作重点已经顺理成章。因此,管理层有条件,也必须以华安基金事件为契机整顿基金全行业。
不过袁洪波提醒记者,基金目前持有5000亿元的资金,涉及数以万计的投资人。基金对整个股市以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决不是当年的券商可比。“没感觉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继续看好股市。”上海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这样表示。他表示中外合资公司相对成立较晚,企业内控好于一些国资或老牌基金公司。然而对于他的“老东家”,他则不愿多说什么,只表示大部分基金经理都跳过槽,应该不会涉及到基金经理这个层面。
监管层面临艰难选择
“整顿基金行业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相信管理层会有一个处置底线,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港澳资讯研究部主任田文斌对行情持乐观态度。
“为了与中央严查‘社保案’的精神相符,管理层必须就‘华安事件’暴露出的基金黑幕深入调查下去。”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内部报告中对管理层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基金业进行了剖析。第一种方式是管理层私下对基金业严格治理,第二种则是对外界完全公开,对基金查处到什么程度都予以公告。报告认为,第一种方式虽然短期内有利维持股市稳定,但从长期来看,是管理层市场监管的“错位”。一位目前做私幕基金的前公募基金经理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严重一点说,管理层所谓的监管只是防止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实际上监管反倒成了保护伞,帮助资本大鳄剥削普通投资人。”
如果管理层采取第二种方式,短期内对行情肯定有负面影响,但却明确了管理层信息是否公开、对待市场是否公平的态度,从而有助树立监管层回归本职,一心一意维护市场规则的形象。事实上,美国证监会当初查处“安然事件”时也曾引起美国股市深幅下跌,但是在负面影响逐渐消除之后,市场很快修复了这种非系统性风险,并且在此后的日子创出历史新高。“看管理层如何治理基金就知道行情下一步如何走。”前述券商老总说。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