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交通近期之所以能出现“和谐交通”的势头,与有抑有扬的管理思路是分不开的。而最大、最有成效的“扬”,当属管理部门让公共交通担纲的思路。
例如,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自10月31日至11月7日,北京市公共电汽车在日发车12万次的基础上,增加1.2万个车次,并预备100辆机动车,随时准备应急。 为配合错峰上下班,北京公交部门将早高峰时间由6时半调整到6时,晚高峰由17时调整为16时。同时,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日增开220列车次。
北京地铁1、2号线和八通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小时。另外,交管部门通过媒体大力倡导市民利用公交出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保障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这种扬公交、保公交、靠公交的做法,不但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成效,也很好地诠释了公交优先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通的意义。
与力挺公交相比,抑制小汽车出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交管部门没有对公车、私车“一刀切”,而是抑制公车力度更强。中央驻京单位按照50%、北京市属机关单位按80%的标准封存所属公车,49万余辆公车齐刷刷入库封存,这使得私家车主首先对交通管理的政令心服口服。有25万名私家车车主承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不开车出行,他们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也为北京交通减缓了压力。
耐人寻味的是,北京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却并未见到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的报道,这是否说明,当前公车改革亟待加大力度?各机关、单位养的公车应该精简多少为宜?“49万辆”这个数字中值得分析。毕竟,一边是私家车逐年高速猛增,另一边理应是公车保有量逐年减少。加法和减法如果不协调,要“交通和谐”就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