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燃油污染案 拉锯谈判讨回618万元赔款[图]
不仅省却了巨额诉讼费和律师费,并且比正常的诉讼周期提前至少一年获得赔偿———我省首起因燃油泄漏污染海域的损害赔偿案件近日宣告圆满解决,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历时一年多,通过司法途径几经交涉,最后与肇事方成功调解,为渔业部门和渔民讨回了678万元赔偿。
大面积原油来袭
70公里海域被污
2004年12月27日,我省北部海域遭受来历不明的大面积油污袭击,从海口到澄迈到临高,沿线70公里长的海域被污染,严重破坏了我省的海洋资源和环境,并给沿海渔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污。
污染出现后,我省积极查访污染源,于次年5月查清原因:2004年12月7日晚,巴拿马籍“现代促进”油轮与德国籍“MSC伊伦娜”轮在广东海域发生碰撞,泄漏燃油1200余吨,部分没有得到及时清理的燃油随洋流漂流扩散,于20天后进入海南海域,造成大面积污染,后经测算共有近200吨原油流入我省海域。
“元凶”现身
却距诉讼最后期限仅有7天
按照国际惯例,这是一起侵权民事案件,受害方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向肇事船只索要赔偿。此时,从受理此案的广州海事法院传来消息:按法律规定,本次诉讼最后期限仅有7天了。
此次污染的受害者不仅是渔业部门,还有在被污染海域从事养殖、捕捞的渔民和企业。
省海洋与渔业厅、6家单位和91名渔民共同组成诉讼主体,由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全权代理。
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在省渔业部门的协调下,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了所有的司法文书的起草和整理,并收集完善了相关证据,评估了各方损失,同时还向当事各方科学分析了诉讼的前景和成本效益,抢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所有法律手续。
因考虑到渔民受损严重,首席法律顾问还主动通过司法救济渠道,为渔民争取了减免诉讼费。
10多轮拉锯谈判
赔款额升至85万美金
进入诉讼阶段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损害发生在半年前,时过境迁,很多关键证据没能固定,若要提交海南海域污染与本次撞船事故由因果联系的证据,必须要通过科研机构的测算和评估,而这部分费用至少需要数百万元,再加之按国际惯例和海事法规,船东利益要得到优先保护,也就是说船东的赔偿不可能按照实际损害来进行,而是有封顶额度的。通过诉讼,很可能诉讼成本和最终赔偿额冲抵为零。还有一个因素是,此案属于案中案,诉讼周期非常长,至少需要3至5年。
于是,庭外调解成为处理本案的最佳选择和途径。
随即,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和肇事方达成一致,并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拉锯式谈判。赔偿数额是最核心的谈判内容,经过了反反复复十余次书面谈判和三次直面谈判,赔偿金额从最初的54万美元谈到64万美元,然后又谈到70万美元,赔偿额一路上涨,最终争取到了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78万余元)。
据了解,赔偿款现已全部到达省渔业与海洋厅账户,这笔款项将主要用于补偿清污费用、海洋的环境、资源损害及企业、渔民的生产损失。各方的具体赔偿正在进一步测算和执行中。
新闻回放
海南日报12月29日讯 (记者范南虹
特约记者钟敬忠)昨天下午开始,一大片不明来源的油污漂浮在琼北近海海面上。油污所到之处,不仅给渔民造成了损失,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太阳湾、假日海滩的沙滩上,都残存着潮水带来的大片油污。
“油污太多,把水面全覆盖了,造成养殖的鱼缺氧,有些鱼都死了。”太阳湾渔民马汉福说,附近渔民的网箱都受到油污的影响。
今天下午,海南海事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海南海事局从28日下午就接到漂浮油污的报告。今天中午1点,海南海事局“海巡1814”从海口港出发向西,往马村港方向行驶,查看油污情况,发现近海有一条较大的油污带,这条油污带目前正向西———海南临高方向移动。
本报海口1月5日讯 (记者范南虹 洪宝光
特约记者钟敬忠)今天上午8时30分,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南海事部门出动大批人员,带着耙子、铲子、扫帚和海上专用清污设备等工具,开始在我省遭受不明油污侵袭的海口、澄迈、临高3个市县,在70公里海岸线上,开展统一的大规模清除油污的行动。
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污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海岸线此次受污染较大,需要回收的含油废物量比较大,海口、澄迈、临高3个市县共出动了4000多人次清污。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