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矿工救援记
主持人: 11月1号的上午,兰州市红古区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140多吨的泥土瞬间滑下,把山脚下的一个煤矿瞬间就就掩埋了,而此时此刻井下还有十几个工人在作业,他们能够生还吗?随即一场营救就开始了。
发生山体滑坡的是离兰州市一百六十多里的红古区,窑街镇洪沟,在这条不大的山沟里有许多家正在生产的煤矿。
记者: 在这条沟里面我们看到有四五座的乡镇小煤矿,我身边的这座德顺煤矿就是其中一座,在11月1号上午十点半钟左右,这座煤矿所在的区域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滑落的山体将这座煤矿的主心口完全的掩埋。 被突然滑落的泥土掩埋的德顺煤矿是一家私营煤矿,山体滑坡时这家煤矿在井下作业的16名矿工全部被埋在井下。事故发生后,兰州市及红箍区有关部门立刻成立了抢救指挥部,组建了营救小组,对被困井下的矿工实施营救,但此时山体滑坡一直没有停止。
兰州市红古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京: 在我们这儿山体滑坡根本没见过,而且我们来的时候滑坡还在继续,所以我们担心,由于抢险是不是造成更大的滑坡,咱们心里没底。 营救会造成更大的滑坡,但营救工作开展的越完,井下16名矿工的生命安全就越难以保证。面对这种情况,抢险指挥部与专家在对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后,紧急制定出了两套抢险营救方案。
王京: 我们第一套方案就是在井口附近准备营救的方案,就是在那个地方,在那个电线杆有一条斜着下来的斜井,咱们准备在斜井的半中央挖开一个口子,从上往下挖,挖下来,开个口进行营救。 第一套方案就是用大型挖掘设备,在煤矿的斜井上打开一个口子进行营救,但这套方案很容易引起更大的滑坡,因此在实施营救的时候,专业的地质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山体的变化。与此同时第二套方案也开始进行。
王京: 第二套方案就是从隔壁煤矿准备打个通道,对面你看就是盛祥煤矿。盛祥煤矿从理论上能打通,两个巷道间距七八米,中间打通以后实施营救。
营救小组: 从这里的这条巷道打。
营救小组: 这个算一个。这是个斜井。
营救小组: 这个是盛祥煤矿的。
营救小组: 从这过来以后,通过这个九米的巷道,然后就可以挖到了。 这是两套营救方案的示意图。第一套方案是打通这个斜井,从而救出被困矿工。第二套方案是从另一个煤矿一条废气的巷道,打通主井,找到被困人员。第一套方案这可能引起再次滑坡,而第二方案同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王京: 这套方案的难度主要是废弃巷道的气体情况、支护的情况不清楚。所以咱们组织了专业的救护队伍,对救护现场的气体以及它的安全情况随时进行监测监控,以防次生灾害的再次发生。 随着两套营救方案的展开,大家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被困16名矿工却依旧没有任何音信。
王京: 对于井下有没有空气,井下16名矿工的生命安全怎么样,咱们都一无所知,心里特别着急。 150名救护队员,12人一组,每一小时轮换一次,两条战线上的营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在焦急的等待中,夜幕很快降临了。晚上10点左右,在第一套方案挖掘的地方,突然有一名被困矿工扒开土层从井下钻了出来。这就是那名首先出来的矿工马儿洒。
记者: 发生事故的时候,当时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获救矿工 马儿洒: 啥都没有听到,就是停电了。
记者: 突然停电了。
马儿洒: 突然停电了,我说我上去看一下,出了啥问题。上来就发现井口被堵死了。
记者: 就发现井口已经出不去了。
马儿洒: 出不去了,全部出不去了。 突然降临的灾难让马儿洒他们立刻陷入了黑暗之中,但在寂静地矿井下,他们很快就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记者: 在底下的时候,在挖的过程当中,你们能感觉到外面的救援吗?
马儿洒: 能感觉得到。
记者: 你们听到什么?
马儿洒: 听到铲车响。
记者: 听到机器的声音。
马儿洒: 机器的声音。
外面的救援声让16名矿工看到了希望,他们在井下也展开了自救行动。
马儿洒: 还有几个比我年纪大的人,我就说你们经验比我多一些,我们上去挖去,我们自己挖,往外挖。他们也挖,我们也挖,说不定我们还出了呢,说不定我们挖通了。
记者: 你知道外面有人在营救你们?
马儿洒: 知道。肯定他们要营救的。
记者: 你们往外挖用的是什么工具?
马儿洒: 就是用的锹,用的铁锹。 顺着机器发出的声音,被困矿工一点一点向外挖,终于在晚上10点井上、井下的挖掘连成一条救命的通道。
马儿洒: 当时挖通的时候,就这么大一点小洞洞,我就自己爬上去把它扒下来,我就自己出来了。出来我就喊井下的人,我说你们出来呀,然后大家就往外爬。 随着马儿洒爬出被掩埋的矿井,又有一个、两个、三个矿工自己从扒开的洞口中爬了出来。但就在大家以为营救已经成功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
王京: 当时出来四个以后,这个坍塌土又夏历了。 12名还没有出来的矿工又被埋在了井下。
王京: 下来以后,我们尽快组织人重新把那个洞口挖开以后,后来的12人才出来。 10分钟后,被埋的井口终于再次被挖开,仍在井里的12名矿工这一次全部走了出来。这时距离发生山体滑坡整整过去了13个小时,经过1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16名矿工全部脱险。
营救小组: 你现在心脏什么的都好着吗?
获救矿工: 嗯。
营救小组: 目前感觉怎么样?
获救矿工: 可以。
已在井下被困了13个小时的矿工被成功营救后,早已等在外面的医护人员马上给他们做了检查。经过初步检查后,抢险指挥部又再次对了检查被困矿工的人数。
抢险指挥部: 刘三财。
刘三财: 到。
抢险指挥部: 王从善。
王从善: 有。
抢险指挥部: 王从喜,有没有?
王从喜: 有。 再次确认了16名矿工已全部被救出来之后,他们随即被转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记者: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兰州市窑街煤电公司医院,这家医院离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不到五公里的历程,刚刚被营救起来的16名矿工现在全部送到了这家医院进行治疗和观察。
兰州市窑街煤电公司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陈华: 他们主要是掩埋伤,掩埋伤主要就是以窒息为主,出来以后病人基本上都是平稳的。今天只是先对他们,一个是安抚,再一个就是做一些基本的治疗,明天就是具体做一些拍片、CT,有必要的检查。从生命体征来说,基本上病人都是平稳的。 据了解,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获救矿工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主持人: 13个小时的营救,可以说分分秒秒都是在跟死神在赛跑,我们的记者在事后还了解到,像德顺小煤矿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在同一地区还有33个,虽然他们的证、照都是齐全的,但是从德顺小煤矿所遇到的这次事故来看还是有安全隐患的,相关部门决定将暂且关闭他们。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