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开始于也着眼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的认同。大师名家们来深圳开坛论道,同时也实现了他们对深圳文化上的认同、进而对整个城市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因为读书月树立了自己全新的文化形象和城市形象,众多文化名人因读书月而对深圳刮目相看:
国学大师金庸:一个新的城市有如此欣欣向荣的读书尚学风气,是我没意料到的。
著名作家王蒙:深圳的读书月搞得很好,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对营造读书重学的社会风气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著名学者余秋雨:我走过国内外很多城市,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但是在文化塑造的力度和速度方面,没有比深圳读书月做得更好的。看到读书月的参与面越来越广,我觉得深圳市正在通过读书月这样的文化活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形象与城市品位。
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深圳能够每年举办一次读书月活动,这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展示。读书月已成为深圳市的文化品牌和形象。可以说,读书月是深圳市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在我走过的城市中,还没有看到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好像每天都过着文化的狂欢节。
作家莫言:我个人很赞赏这种活动。读书月为深圳营造了一种读书的社会心理,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人们将这种社会化的群体活动逐渐内化成个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深圳作为一个经济意味相当浓郁的现代城市,每年专门辟出一个月的时间在社会上倡导全民读书的观念实在难得。城市在经济腾飞时期要唤起人们的某种意识,需要社会化情绪的感染,读书也不例外。深圳需要这样的读书月。
历史小说家二月河:从读书月可见深圳人对文化的重视。创作没有秘诀,一个地方的文化气息是要慢慢栽培的,要不断栽培文化苗子,不能揠苗助长。为什么看好深圳?在历史上,中原文化与异族文化的融合交流,出现文化杂交的时候,恰恰是盛世,如隋唐。那么今天的深圳也处在东西方文化和平交流的杂交点上,深圳人在形成新的思维和文化。因此不要因为深圳的文学创作数量和质量比不上某些城市而灰心,我相信将来的深圳,会出现“三月河”、“四月河”等能压倒“二月河”的作家,我一定会为此欢欣鼓舞。
清史专家阎崇年:近年来,我也走过很多城市,惟独深圳人的爱读书深深感动了我。就拿我居住的北京来比较,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多是传统的积淀,而深圳文化有它自己的特点:一是热烈。从未见到哪个城市像深圳这样,全城上下、各行各业、大街小巷,这么热烈地追求读书。二是急切。可能由于深圳是一个年轻而非老化的城市,没有哪个城市的市民这么如饥似渴地读书,这种掩盖不住的求知欲让人震惊。三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就我所见,很少有城市像深圳这样,真正做到上行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