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峰会 文化交融
【导语】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一系列围绕中非文化的活动也纷纷展开,像歌舞、电影、演出、艺术品展览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为这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增添了更多非洲味道和中非友好的氛围。
【正文】
昨天,《从非洲走来--非洲艺术精品展》、《非洲国家钱币和邮票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同时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纪念邮票首发仪式。
《从非洲走来--非洲艺术精品展》由非洲多国的雕塑、绘画、草编、陶瓷等艺术品300余件组成,包括一些较大型非洲马孔德木雕作品。他们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埃及等20多个非洲国家和地区。这些作品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风格质朴自然,反映了非洲人民友好善良 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和淳朴的民风;非洲马孔德木雕作品深受西方现代艺术推崇,它们均出自居住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马孔德人之手,雕塑用的材料是非洲特有的黑檀,它的材质像石头一样坚硬,二、三百年才能长到30厘米左右。展览现场一座马孔德群雕吸引了许多观众的视线。
【记者现场】
群雕在非洲斯瓦希里语中叫做“乌贾马”,它的意思是家庭、宗祖,这个作品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它把一个家庭的近百名成员雕刻在一段木头上,表现了他们生活、劳动的场景,所以这种作品也被叫做生命权树,做为非洲最传统和古老的艺术,无论是在政府交往或民间交流中,它都是馈赠礼品中最高级的礼物。
【同期】博茨瓦纳国家博物馆馆长 菲利浦 斯加拉:
我认为它是最能够代表非洲艺术的作品,他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我们的价值和认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发展我们自己,这是作品最强调的地方。
【正文】
同时展出的四十多幅绘画作品,风格流派各异,包括了博茨瓦纳的版画、佛得角的油画、埃塞俄比亚的羊皮画和坦桑尼亚的挺嘎挺嘎绘画等。
【记者现场】
源自于坦桑尼亚的挺嘎挺嘎画派在非洲大陆非流行,它们常见于城市街头,主要用于环境装置和广告招贴,大部分画可以用油漆直接涂墙壁和木板上完成,它的颜色鲜艳,线条简洁,非常具有装饰性,这幅作品就是一位叫萨姆的青年人这两天在北京完成的。
【同期】坦桑尼亚画家 萨姆
我们到这里来就是向中国人民展示我们的艺术,进行文化交流
【正文】
据介绍,这些展品大部分征集自北京、长春等地博物馆和收藏家,另一些来自应邀参展的博茨瓦纳国家博物馆和佛得角博物馆以及非洲国家驻华使馆。
【正文】
《非洲国家钱币和邮票展》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展出了与中国建交的48个非洲国家的流通硬币263枚,纸币190张,邮票280套,向人们展示了非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记载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历程.
【现场展示】王府井街头非洲表演
【正文】
与此同时,北京王府井街头"美丽的非洲风情节"也成为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的亮点,吸引了众多游人和市民参与,热情奔放的非洲舞蹈、优美舒展的中国民族舞蹈、中非相声演员同台献艺,展现了非洲的风土人情,加深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
【同期】非洲演员
【正文】
此外,由文化部主办的“非洲之夜--非洲五国艺术团访华演出”也吸引了首都观众的眼球.这些来自南非、埃及、加蓬、毛里求斯、刚果(金)等国的专业民族艺术团体表演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南非乌姆康托艺术团演出的《文化之美》,节目展现了南非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11位身着土著毛皮服饰,头戴羽冠的男女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跳跃、奔跑,并配以丰富、滑稽的肢体语言,引得在场观众的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悠扬舒缓的阿拉伯琴声,激昂明快的南非鼓点,奔放灵动的部落舞蹈,极富穿透力的原生态嗓音……来自非洲的艺术家们用音乐和舞蹈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份精彩绝伦的非洲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王玲玲) |